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序啥意思 明代士人艾南英《前历考试自序》:古人的「 ”高考”是怎么样的?
明代士人艾南英《前历考试自序》:古人的「 ”高考”是怎么样的? 六月酷暑,铄石流金,紧锣密鼓准备着的高考又要到来了,这牵系了无数个考生及其家庭紧张不安的心。三年的高中生涯,所有的付出,都将在这场考试中

明代士人艾南英《前历考试自序》:古人的「 ”高考”是怎么样的?
六月酷暑,铄石流金,紧锣密鼓准备着的高考又要到来了,这牵系了无数个考生及其家庭紧张不安的心。三年的高中生涯,所有的付出,都将在这场考试中一锤定音,同时这又成为人生道路中关键的转折点。高考前的复习肯定是很辛苦的,但是,高考确实太重要了,特别是在这个人口基数如此巨大、社会竞争又如此激烈的国家,高考甚至成为无数个寒门子弟成功的唯一出路。那么,对于古代的学子而言,他们眼中的「 ”高考”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明代著名文学家艾南英的「 ”高考”遭际吧。 艾南英(1583-1646),江西抚州人,明代末年著名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他在天启年间中举人,并在策论中讥讽当时的大宦官魏忠贤,被罚停考三科。直到崇祯登基后,他才被允许考进士。但却屡试不第。因此,他深恶科场八股文对读书子弟的戕害,认为八股文腐烂低劣,就跟诸同仁们大力提倡力追唐宋先贤的散文,形成一定声势。在他的《前历试卷自序》一文中,就记叙了他早年颇为辛酸的乡试(类似于今天的「 ”高考”)经历。 一 把关严密的「 ”体检” 艾南英在他的文中写道,在考试当天,衙鼓敲过三遍(考场的铃声)之后,秀才们就整整齐齐露立在门外,督学(主考官)穿着大红衣坐在堂上,靠近炉火,轻暖自如,而他们一帮秀才考生被要求脱下外衣站立,左手拿笔砚,右手拿布袜,听到自己的名字后就到甬道边排队。到主考官面前,每个考生都安排两名搜检兵搜身,上到头发,下到脚踝,前前后后搜查许久,即使是强壮的人,也无不被冻的浑身发抖,不知体肤是不是自己的,几乎失去了感官能力。 二 苦不堪言的考试现场 文中又说,进入考场之后,考官一般会在上面宣布考试题目,后来就改成用牌子写在上面了,而作者恰好是近视眼(短视),不能看见,想要轻声轻气地问旁边的考生,又害怕被高高在上的考官误会为作弊,并以越规论处,文章降低一等。而且,考场上的座位又很低矮,坐得腰酸背痛,另外拉屎拉尿也不得自由,只能憋到结束,所以在场中相当痛苦。 三 阅卷流程的无奈 艾南英还写道,到了阅卷时候,一般考官一个人要负责上千张卷子,而且时间也很紧迫。各种考场文章虽然奇庸不一,但考官个人喜好也是各不相同的。一旦高下被判定之后,考生的成绩也就基本定型了,有时候即使文章写得花团锦绣,如果不符合考官的胃口那也只能徒乎奈何了。 考官阅完卷后,再次高坐堂上,考生一时还不能走开,必须低头走到台案前跪而受教,噤不放声,并查下自己试卷的优劣后,才能排队陆续从角门出去。对于考试的整个过程,艾南英说是「 ”其面不可以语妻孥”,就是惭愧的不敢跟家人提及,足见作者内心的辛酸。 相比于古代士子的无奈,我们现在的高考其实算是很科学的了,审卷的主观因素也已经降到最低。而且,我们的高考体制也是比较人性化的,不像艾南英那时候的明代读书人既要挨冻受饿,战战兢兢的,又要憋着身子不能上厕所。总之,无论古今 ,考试都是不容易的,一句话,唯有努力进取,才能不悔青春! 很赞哦!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