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贵天下都匀毛尖怎么样 都匀毛尖的历史发展
都匀毛尖的历史发展 民国《都匀县志稿》上记载:“茶,四乡多产之,产小菁者尤佳(即今都匀市的团山、黄河一带),以有密林防护之。”而且说都匀毛尖茶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茶获优奖。黔南《农业名
都匀毛尖的历史发展
民国《都匀县志稿》上记载:“茶,四乡多产之,产小菁者尤佳(即今都匀市的团山、黄河一带),以有密林防护之。”而且说都匀毛尖茶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茶获优奖。
黔南《农业名特优资源》(黔南州农业区划办公室主编,1988年6月)上说:“都匀毛尖茶有悠久的历史,成名也较早,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毛尖茶中的‘鱼钩茶’、‘雀舌茶’便是皇室贡品,到乾隆年间,已开始行销海外”,“1982年6月,在中国名绿茶评比会上,毛尖茶名列中国第二,仅次于南京雨花茶”。

1956年,担任都匀县团山乡团委书记的谭修芬于团山乡乡长罗雍、谭修凯等人将茶送给md品尝。
不久,茶农社收到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信件下部付有几句md的亲笔签字:“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茶叶可命名为毛尖。
《都匀市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都匀毛尖茶:原产境内团山黄河,时称黄河毛尖茶。
该茶在明代已为贡品敬奉朝廷,深受崇祯皇帝喜爱,因形似鱼钩,被赐名‘鱼钩茶’。
1915年,曾获巴拿马茶叶赛会优质奖。
……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都匀县志稿》卷十一“祠庙寺观”中记载:“西岳庙,在长秀(今都匀团山一带),旧建,乾隆间毁,知府宋文型重建”。
在重建西岳庙时,宋文型刻立有《重建西岳庙碑序》。
宋文型在碑序中说:“庚子岁(即清乾隆45年,1780年)余守匀疆,兼理厂务茶园一局,中在间有西岳王之庙,奉为本厂之神”,“爰是捐俸五十两,命薛允忠督造重修”,希望“镇彼西方,维兹厂局”以求“上裕国课,下佐工商”。
很赞哦! (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