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长大做个好爷爷绘本故事 震撼日本媽媽界的親子繪本——《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火烧 2022-12-02 09:26:20 1050
震撼日本媽媽界的親子繪本——《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4月2日,是著名的丹麥童話家安徒生的生日。 國際青少年讀物理事會(IBBY)把每年的4月2日定為國際兒童圖書節,邀請世界各國每年都慶祝這個節日。提起童
长大做个好爷爷绘本故事 震撼日本媽媽界的親子繪本——《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震撼日本媽媽界的親子繪本——《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4月2日,是著名的丹麥童話家安徒生的生日。 國際青少年讀物理事會(IBBY)把每年的4月2日定為國際兒童圖書節,邀請世界各國每年都慶祝這個節日。
提起童書,大多數人腦海里都會想到美好的「童話故事」,但今天我們要推薦的童書與童話故事無關,與死亡有關。
各方研究表明,童年時期經歷的死亡事件因為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而埋藏在心,會影響一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部分民眾在面對死亡時間時,不知該用何種正確的態度討論和表達自己的悲傷情緒,而這些無法自我疏導的情緒堆砌,可能會導致病理性的悲傷反應。ⅰ
所以對小朋友進行死亡教育是相當有必要的。
人固有一死,如何給小朋友進行死亡教育,讓小朋友面對親人的死亡的時候能夠擁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成為每個家長不能迴避的議題。中國家長大都會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對死亡閉口不談,當孩子問及去世的親人的情況的時候,為了讓自己孩子不那麼難過,家長大都會選擇哄騙的形式,但這樣無非只是掩耳盜鈴罷了,孩子的傷心不一定會表現出來,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悲傷反而更加難以釋懷。
今天給大家安利的兒童讀物將給廣大家長提供死亡教育的新思路,建議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起閱讀。它就是來自日本作家吉竹伸介的作品:《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吉竹伸介
作者簡介:
吉竹伸介,繪本作家、插畫家,1973 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吉竹伸介小時候是個怕生、內向的孩子,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後來因為想當一名製作電影道具或玩偶的手工藝人,學了筑波大學藝術研究科的綜合造型專業。畢業後,他進入一家遊戲公司,為了緩解壓力,常在工作間隙畫插畫,30 歲時出版了自己第一本插畫集。
在成為兩個孩子的爸爸之後,吉竹伸介 40 歲時出版了第一部繪本作品《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吧》,孩子能從中感受到「自由想像」的樂趣,一個人也可以樂呵呵地讀下去。這部繪本獲得 3000 位日本一線店員評選的「MOE 繪本書店大獎」第一名、12 萬日本小學生評選的「我喜歡的童書」總決選第三名、日本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美術獎。由此,吉竹伸介成為繪本界備受矚目的作家。
此後,他又陸續出版了《好無聊啊好無聊》《做個機器人假裝是我》《後來呢後來怎麼了》《脫不下來啦》《揉一揉啊捏一捏》等繪本,作品長期位居各大暢銷書排行榜前列,總銷量超過 100 萬冊。他的繪本已被翻譯成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語言,深受世界各國讀者喜愛。
(註:《爺爺的天堂筆記本》是台版翻譯,國版翻譯為《後來呢後來怎麼了》,筆者認為台版的標題翻譯比國版的更好,所以下文皆採用台版的翻譯標題,若購買繪本,要注意《爺爺的天堂筆記本》是繁體中文哦!)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後來呢後來怎麼了》)
適合年齡層:3~10歲
這本兒童繪本在國內相對比較冷門,在豆瓣網僅有31人評價過,獲得了9.8的超高分評價。中國大陸版本的則有54人評價,獲得了9.6的高分。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豆瓣評分
《 後來呢後來怎麼了》豆瓣評分
「原來可以這樣子討論死掉了的事情哦」
死亡本應該是悲傷、消沉的一個代名詞,但在這本繪本中,作者卻用幽默的方式,用孩子的視角去解讀死亡。
爺爺去世了,故事裡的小男孩幫忙整理爺爺的遺物的時候,找到了爺爺的「天堂筆記本」,在筆記本里,小男孩了解到,原來去天堂也要準備行李,和我們日常生活一模一樣,甚至還要準備好健保卡,誒?為什麼還要帶望遠鏡呀!
爺爺還會思考死去之後下輩子要投胎成什麼呢,是還要當一個人,還是當一隻貓?一棵樹?都好想嘗試一下,真是令人頭疼呀!
去天堂的裝扮
「天堂是一個充滿著幸福的地方」
準備好行李,爺爺就要出發了~到天堂原來一點也不孤單呢,可以看見之前過世的奶奶,還可以看見故去的大明星!想去哪裡都可以直接飛過去,而且爺爺再也不用擔心不小心跌倒了!因為天堂跌倒是不會痛的哦~而且廁所的風景還很不錯~難怪爺爺走的時候帶瞭望遠鏡!
天堂一定是這樣的地方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里還告訴了小男孩地獄是什麼模樣,作者別出心裁地用小朋友的視角去看待地獄,讓抽象的地獄變得讓小朋友容易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教會小朋友人生在世要當一個好人,死後才不會下地獄。
地獄是什麼樣的呢?就是在你生日的時候不給你生日蛋糕,給你打針;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被責罵,還有睡前要聽悲傷的故事,出門還總是人擠人非常擁擠等等,這些都是小朋友害怕發生的事情。
做壞事的人一定會下地獄
在這本書里,爺爺還會給自己挑各式不同的墳墓;想孫子了可以變成各種物品陪伴在孫子的身邊。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小朋友更好地接受親人的離開,親人只是換了個方式陪伴著自己。
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寫天堂筆記和生活計劃筆記,讓孩子抱著希望更好地生活下去。
希望家長們可以以這本書為契機,和自己的孩子聊聊死亡這件事,讓他們更加珍惜生命,學會接受親人的離開
部分文字素材來源:林家如《當代兒童及青少年死亡教育的缺失及對策》
本文為搜狐汕頭原創
(編輯:柯岱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