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曲高和寡的精神境界 曲高和寡

火烧 2023-03-10 04:50:08 1056
曲高和寡 【成语名字】曲高和寡 gt 【汉语拼音】qǔ gāo hè guǎ gt 【成语解释】 gt 曲调愈高雅,跟着唱和的人就愈少。比喻无法引起大众的共鸣。语本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gt 【
曲高和寡的精神境界 曲高和寡

曲高和寡  

【成语名字】曲高和寡>【汉语拼音】qǔ gāo hè guǎ>【成语解释】> 曲调愈高雅,跟着唱和的人就愈少。比喻无法引起大众的共鸣。语本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成语典故】>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据《文选.卷四五.对问》引)>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成语注解】> 1、郢:地名,春秋时楚国的都城,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 2、下里巴人:此指通俗的歌曲。见“下里巴人”。> 3、属:跟随。> 4、和:声音相应,这里指唱和的意思。> 5、阳阿薤露:此指介于高雅及通俗间的歌曲。> 6、阳春白雪:此指高雅的歌曲。见“阳春白雪”。> 7、引商:加长商音。> 8、刻羽:削减羽音。> 9、流征:为征音的流转变化。> 10、 弥:更加。>【成语出处】> 1、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效难》:“或曲高和寡,唱不见赞;或身卑力微,言不见亮。”> 2、三国魏.阮瑀〈筝赋〉:“君子之行也,慷慨磊落,卓砾盘纡;壮士之节也,曲高和寡,妙伎难工。伯牙能琴,于兹为朦。皦绎翕纯,庶配其踪。延年新声,岂此能同。”> 3、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二四.启.陈提刑》:“某情怀牢落,瞻视昏花。墨妙笔精,自可供清平之调;曲高和寡,若为赓幼眇之音。”> 4、元.耶律楚材〈评唱天童拈古请益后录序〉:“雪窦拈颂佛果评唱之击节,《碧岩录》在焉;佛果颂古圆通善国师评唱之觉,《海轩录》在焉。是临济、云门互相发扬矣!独洞下宗风未闻举唱,岂曲高和寡耶?抑亦待其人耶?”> 5、《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我在省城只听人称赞靓云,从没有人说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无法引起大众的共鸣。> 使用类别    用在“知音难得”的表述上。>【曲高和寡造句】    > 1、这是一场通俗音乐会,所挑选的曲子不宜曲高和寡。> 2、这种无伴奏的清唱音乐,由于曲高和寡,根本没有市场。> 3、也许你的文章论点太过深奥了,曲高和寡,所以被退稿。> 4、我们要将曲高和寡的古典音乐普及化,让更多人来接受它。> 5、我看他的书所以卖不出去,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文笔有问题吧!> 6、这部电影的内涵过分深奥隐晦,曲高和寡,恐怕能够看懂的人不多。> 7、我有我对音乐的坚持,总不能因曲高和寡,就降低标准来取宠听众。> 8、在一切讲究快餐的文明环境中,艺术创作者难免感到曲高和寡的苦闷。> 9、这篇论文的见解相当精辟,只可惜曲高和寡,所以很少人能真正了解它的创意。>【近义词】阳春白雪>【反义词】一唱百和,下里巴人>【参考词语】:唱高和寡>【汉语拼音】:chàng gāo hè guǎ>【成语解释】:即“曲高和寡”。见“曲高和寡”条。> 1、晋.支敏度〈合维摩诘经序〉:“其文微而婉;厥旨幽而远,可谓唱高而和寡,故举世罕览。” >【参考词语】:调高和寡>【汉语拼音】:diào gāo hè guǎ>【成语解释】:即“曲高和寡”。见“曲高和寡”条。> 1、宋.刘敞〈和江邻几雪轩与持国同赋〉诗二首之二:“适有感同好,寄声赠所思;调高当和寡,无以答君知。”>【曲高和寡的】> 宋玉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著名文学家,善于辞赋,作品有〈九辩〉〈招魂〉等,与屈原并称“屈宋”。关于宋玉的生平,今存甚少,且互相矛盾,依《史记.屈原列传》末尾所记,可知宋玉应是屈原的一个后辈,曾向屈原学习,但因出身寒微,而致仕途蹇困。有一次楚襄王对宋玉说:“我听到许多有关于你的不好传言,是不是因为你的言行举止有不端正的地方呢?”宋玉擅长言论,马上就说:“请大王先宽恕我的过错,让我先讲一段故事。”楚襄王答应了,于是宋玉便说道:“有一个外地的歌者来到了郢都,在市集中唱着下里、巴人这些通俗的歌曲,一开始跟着他一起唱和的人有数千人之多;后来他改唱阳阿、薤露等比较不俗的歌曲,跟着唱和的人就只剩下数百人;等到他唱起阳春、白雪这种高妙、优雅的歌曲,又夹杂着许多高难度的技巧,国中能够一起唱和的人就寥寥无几了。这不是因为歌者唱得不好听,而是因为曲子愈高雅,能够跟着唱和的人也就愈少。同样的,那些批评我的人,不过是些平庸之辈,怎么能够欣赏、了解我的为人呢?”后来“曲高和寡”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无法引起大众的共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