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三朝回门带什么 俗話說“三朝回門”,爲何要在婚後三天回門?
俗話說“三朝回門”,爲何要在婚後三天回門?
回門就是回孃家,一般是在婚後才會遇到的一種傳統習俗。
但是回門與平時的回孃家又有很大的不同,回門是在女兒出嫁之後,夫妻二人首次回岳父母家探親。
在《詩經》中就有這麼一句:“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左傳》中亦有記載:“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
朱熹對此解釋道:“寧,安也。謂問安也。”
所以,回門又被稱作“歸寧”。
由以上記載中,我們也可看出,“回門”的習俗實已在中國流傳了有3000年之久。
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回門”的習俗,只是時間或有些許不同。大多數地方都是在婚後三天回門,也有些地方是在婚後第二天回門,比如湖南。
在《紅樓夢》中就有這樣的情節:“一日,史湘雲出嫁回門,來賈母這邊請安。”
在古時,回門的時間安排要更多,還有六日、九日,或者滿月時方纔回門的。直到到了近代,才漸漸定在了第三天,也就是俗稱的“三朝回門”。
在回門這一天,女婿與女兒會攜帶禮品,一起回到岳父母家中。
至此,成婿之禮方成。
因爲是婚後頭一趟回孃家,因此在一些地方方言中也會叫“回頭趟”,又或者叫做“雙回門”,取成雙成對的吉祥之意。
在大部分地區,回門一般是當天即返回南方家中,不留孃家過夜。當然也有過夜的,但也要注意不能同睡一房。當然,在現代社會中已沒有這種講究了。
回門自然要帶上“回門禮”,這個在許多地方也有不同的習俗,但一般都是以老人喜歡的爲主。比如煙、酒、糖、保健品之類,還有些地方會帶上一隻公雞,取“吉祥如意”之意。不過需注意,不管回門禮中帶雞還是帶魚,要帶雙數而非單數,因爲婚後已是兩人,要出雙入對,單數在這個時候就不吉利了。

回門一般是在上午十點之前出發,自己要根據路途安排好時間。
去到岳家後,姑爺就要注意稱呼要改了,新娘叫啥姑爺就得跟着叫啥。
岳家一般會在中午時分準備“回門宴”,參宴者均爲孃家內親。這個時候席位座次也會有講究,一般來說姑爺肯定是要坐在上席的,岳家會專門安排內親長輩在旁陪飲。在宴席將結束時,岳父會親自爲女婿端上一碗面,一般裏面還會有荷包蛋。
在有些地方還會有攪面禮,就是將面放在面前拿筷子攪動卻一口不吃,也不說話,無論岳父怎麼說都只管攪面,這個時候岳父就會拿出紅包。如果姑爺認爲紅包太小,還會再繼續攪面,岳父就會繼續拿出第二個紅包,直到姑爺認爲可以了才會吃麪。
而在現代社會中,攪面禮這一套也漸漸不興了,一般都是化繁從簡,在將走之時才會給姑爺送上紅包。
宴罷,姑爺不要急着走,陪着岳父母及一衆內親拍拍閒話,以此來增進瞭解。這個時候,那些性格好口才好的正好也可以發揮下特長,哄哄老人家開心。
待時間差不多時,就與新嫁娘一起告辭,也可以趁機主動邀請孃家人來家中做客。
回門的習俗延續了3000多年,在舊時的規矩頗多,到了新社會,一切也都化繁從簡,去除掉了不少的陋習,也讓雙方的負擔更小。
對於女方家人來說,從小養到大的“小棉襖”突然就成了別人家的人,做父母的肯定不好受,而這個“回門”的意義也正在於此,可以讓孃家人明白,你們依然還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