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开放时间 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2-09-29 07:16:36 1068
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详细资料大全 《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西麓的古静海寺遗址上,该馆通过4个展厅共130余幅(件)图片、史料和实物,向人们展示了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腐败的清

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详细资料大全  

《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西麓的古静海寺遗址上,该馆通过4个展厅共130余幅(件)图片、史料和实物,向人们展示了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腐败的清政府屈膝求和、割地赔款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一幕。馆内新增的条约陈列室,陈列著中国近代(至1949年)与外国政府签订的1100多个条约,其中大部分是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开放时间 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详细资料大全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地理位置: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西麓的古静海寺遗址上馆藏:30余幅(件)图片、史料和实物始建年代:明永乐年间 基本信息,展馆分布,展览内容,展览活动,史料展,铸造警世钟,意义,

基本信息

静海寺位于南京城西北部狮子山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德,同时为供奉郑和从异域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玉玩等物品,和奇花异木的活株而敕建。赐额"静海寺",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复建后的静海寺被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并于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它北倚狮子山,东接天妃宫,西临护城河,占地约两万平方米;有大雄宝殿和天王、正佛、观音、伽蓝、轮藏、弥勒、祖师等殿宇,还有潮音阁、钟楼、井亭、华严楼、玩咸亭等建筑共80多楹。规模宏大,可谓金陵名刹。郑和晚年曾在此生活过。《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位于南京市狮子山西麓的古静海寺遗址上,该馆通过4个展厅共130余幅(件)图片、史料和实物,向人们展示了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腐败的清政府屈膝求和、割地赔款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一幕。馆内新增的条约陈列室,陈列著中国近代(至1949年)与外国政府签订的1100多个条约,其中大部分是不平等条约。 1840年6月,英国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1842年英军侵犯南京,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静海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五百多年间,静海寺历经灾难与战火,解放之后仅乘偏殿数间。1987年在旧址复建628平方米的仿明建筑,由于不是原貌的修复,故称为“古静海寺旧址”,1990年被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为了迎接香港回归,1996年底,进行了扩建,使陈列馆的占地总面积达到2800平方米。整体建筑具有江南园林风格,古朴典雅。举世闻名的明城墙依伴着狮子山蜿蜒而过,像一幅展开的历史画卷,静海寺恰似画面上独特的一景。 静海寺集荣辱于一身,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1997年被评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院内有“三宿岩”、“天妃宫碑”、铜镜“史鉴”和警世钟等景点。给人们以不忘国耻的警示。

展馆分布

展览以“百年沧桑,国耻毋忘”为主题,分四个展室进行展示,让参观者穿越百年时空,看到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强盛的里程。第一部分“英军入侵”,主要介绍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的简要过程。通过英国东扩示意图,揭露英国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野心;通过菸民吸食鸦片的图片和烟枪灯具等实物,说明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沉重灾难;通过巨幅油“虎门销烟”,表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通过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第二部分“城下之盟”,主要介绍《南京条约》产生的过程。这一部分通过展品:静海寺原貌沙盘、油画“签约场景”、“康华丽”号模型、《南京条约》木刻文本照片及奏折和图片资料,比较详细地介绍《南京条约》谈判、签订的时间地点和过程以及条约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丧权辱国”,主要介绍《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一部分的主展品是,由1182个中外旧约章以展开的巨大线装书的形式,组成的一“条约墙”。辅以其它的图片资料,形象地表述了《南京条约》给中国历史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四部分“香港回归”,主要以图片资料介绍香港回归的历史进程,以表明中国人民和新中国三代领导人md、dp、jm,为收回香港所进行的不懈努力。以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风景制作的巨型灯箱――“香港的明天更美好”,表达了全国人民的美好祝愿。

展览内容

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的展览共采用图片128幅;图表4幅;文献资料10幅;灯箱9个;实物79件。表现手段和制作方法上都颇具特色,如巨幅油画“虎门销烟”、沙盘原型“静海原貌”、《中外旧约章汇编》条约墙、军舰模型“康华丽号”、巨型灯箱“香港的明天更美好”等,都是一些富有新意的主展品。

展览活动

史料展

1997年8月29日,由《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和团中央南京市委联办的《南京条约》史料展在香港开幕。展览展出图片80余幅,展出时间一周。展出团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福龙为团长,中共下关区委宣传部部长李汉桥、陈列馆馆长陆从东参加了展出团。 1999年3月22日,“静海寺·天妃宫”部分史料展作为“澳门·南京文化周”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澳门置广场开展。展出图片73幅,实物两件--天妃宫拓片和“回归石”。展出时间五天。下关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王德明、陈列馆馆长田践为“南京文化周”代表团团员。

铸造警世钟

为了迎接香港回归,以洗百年国耻,各界人士决定捐款铸造警世钟.省市区各级政府,各界人士对此热情关注,纷纷献计献策.钟的铸造方与委托方精心构思,反复推敲,使之成为集教育,审美为一体的艺术品,将现代铸造技术与声学、美学、史学、佛学、雕塑及古青铜器文化融为一炉。 大钟质材全部为青铜,重3.5吨,高1.842米,钟顶有一高7.1厘米火球,寓意7-1香港回归日,钟的肩部铸有12只和平鸽,它象征著12亿中国人民永远热爱和平.钟裙之上是两条龙,二龙之间是南京市花梅花,钟的背面镌有千古训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钟的正面"警世钟"三个大字赫然醒目,两侧铭文记述了从"南京条约"胁迫签订,到97香港回归祖国这段沧桑历史.它是"警世钟"历史内涵的重要体现,它使警世钟更具文化品味。 公元1997年6月30日夜,各界代表聚集于警世钟前,零点到来,钟声响起,人群沸腾,一百五十五下钟声,象征一百五十五年后香港终于重回母亲怀抱.铭记国耻,警钟长鸣!?1997年6月30日夜,缄默已久的静海寺终于走完了屈辱的历程,也终于喊出了那积蓄已久却震撼着十二亿炎黄子孙心房的呼声----"香港回来了!"

意义

静海寺的历史文化价值,就在于它是中国在海外执行睦邻友好政策获得空前的成功的历史见证,并标志著郑和下西洋实施"和平外交"所作出的历史性的贡献。另一方面,静海寺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谈判处所;与明永乐时静海寺是中国强盛、海外平服的象征正相反,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的静海寺是清王朝丧权辱国、帝国主义列强开始从海上入侵中国的历史见证。静海寺从正反两方面都可以成为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历经战火,静海寺已不复存在,解放后仅存偏殿数间。1987年在旧址上复建了一仿明建筑,被称为"古静海寺旧址",1990年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 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展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