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不是脏话的口头禅 孔子罵了一句髒話,卻成爲現代人的口頭禪,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火烧 2022-09-07 18:52:21 1067
孔子罵了一句髒話,卻成爲現代人的口頭禪,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孔子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至聖先師,是一個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認真理論起來,他也可算半個政治家,畢生行走在追求仕途的道路

孔子罵了一句髒話,卻成爲現代人的口頭禪,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孔子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至聖先師,是一個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認真理論起來,他也可算半個政治家,畢生行走在追求仕途的道路上。

孔門有三千弟子,他的教育方式也被人們一直所推崇,主要特色是因材施教,根據個人的特長和興趣來學習。

如此一位賢能之人怎麼會說出髒話呢?

話說孔子弟子衆多,總不能每一個都聽話好學吧,必須有個別不聽話和調皮搗蛋的,其中就有個叫宰予的學生就是如此,這貨向來特立獨行,白天大家都在課堂上好好學習的時候,他居然在課堂上呼呼大睡,如此明目張膽不把孔子放在眼裏,孔子看到之後,心中自然感到憤怒,所以就脫口而出道: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意思是,你就像那一塊腐爛的臭木頭,根本沒有雕刻的價值,如同糞土一樣,連糊上牆的資格都沒有!

最後還加上了一句話——“於予與何誅?”大概意思是說面對像你這樣不求上進的人,老子連批評你的心情都沒有了。

這個宰予當然也並不是不學無術的學生,反而很有自己的思想,自從拜入孔子門下,就經常發表自己的觀點與孔子進行探討學習,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就有所記載,宰予對孔子說:

“在父母出喪期間,子女都要爲父母守孝三年,這一做法時間太長了,似乎不太合理,如果我們把這三年的時間節省下來去學習,豈不是更好,那麼樣就不會落後於別人。”

可是孔子一向都是以仁愛爲本,怎麼能同意這樣的觀點呢?

於是就說到:

不是脏话的口头禅 孔子罵了一句髒話,卻成爲現代人的口頭禪,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宰予你這樣的思想可是有點危險呶,這可絕不是一個仁人君子所應有的啊!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經過父母雙親日夜呵護和撫養,才能茁壯成長。三年之後你才能脫離父母親的懷抱,父母親死後,你爲他們老人家守孝三年,這難道不是我們應該所遵循的禮儀嗎?”

宰予的這個問題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孔子也認可他還是個有想法的人,神童傷仲永不學習,三年就泯然衆人矣。當孔子發現宰予上課睡懶覺時,才會發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的感嘆。

之所以這樣說,無非也是一個激將法,爲了激勵宰予能夠以後好好學習。

話說後來這句話的前半句就被大家慢慢的傳承下來了,也成爲了許多老師嘴裏的口頭禪,目的就是爲了激勵和教育那些不好好學習的學生。

孔子除了對自己的學生如此嚴厲,對於自己的好友也是很正派,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原壤,因爲疲勞所以就岔開雙腿來等他,不太顧及自己的形象,孔子到來之後看到如此場景,直接呵斥道:

“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爲賊!”

意思就是說你這傢伙年紀小的時候,不講究孝悌和仁義道德,長大了還沒有長者風範和成就,到老了還不死,就是禍害!

這番話在現代人聽起來實在難以入耳,好像跟“老不死”這句話有因果淵源,其實孔子之所以這樣出離憤怒,是因爲當時的人們都特別講究禮法,越是有身份的人越要如此,若不這樣,就是失了道德與身份,所以他一直嚴厲地對待自己與身邊的人!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說得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