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桐叶封弟辨阅读答案 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06-14 06:50:54 1049
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原文及翻译赏析 桐叶封弟辨原文: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

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原文及翻译赏析  

桐叶封弟辨原文: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桐叶封弟辨翻译及注释

翻译  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小弟弟开玩笑,说:「把它封给你。」周公进去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不可以开玩笑。」于是,成王把唐地封给了小弟弟。  我认为事情不会是这样的,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不应该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竞促成了他那不合适的玩笑,把土地和百姓给予了小弟弟,让他做了君主,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能随便罢了,难道一定得要遵从办成这件事吗?假设有这样不幸的事,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妇人和太监开玩笑,周公也会提出来照办吗?  凡是帝王的德行,在于他的行为怎么样。假设他做得不恰当,即使多次改变它也不算是缺点,关键在于是不是恰当,恰当就使它不能更改,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的呢!假若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照办,这就是周公在教成王铸成过错啊,我想周公辅佐成王,应当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导他,使他的举止行动以至玩笑作乐都要符合「中庸」之道就行了,必定不会去逢迎他的过失,为他巧言辩解。又不应该管束成王太严,使他终日忙碌不停,对他像牛马那样,管束太紧太严就要坏事。况且在一家人中父子之间,还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自我约束,何况名分上是君臣关系呢!这只是小丈夫耍小聪明做的事,不是周公应该采用的方法,所以这种说法不能相信。  有的史书记载说:「封唐叔的事,是史佚促成的。」

注释(1)传者:书传。此指《吕氏春秋·重言》和刘向《说苑·君道》所载周公促成桐叶封弟的故事。(2)成王:姓姬名诵,西周初期君主,周武王之子,十三岁继承王位,因年幼,由叔父周公摄政。(3)小弱弟:指周成王之弟叔虞。(4)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周朝开国大臣。(5)唐:古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一带。(6)不中之戏:不适当的游戏。(7)苟:轻率,随便。(8)妇寺:宫中的妃嫔和太监。(9)举:指君主的行动。(10)病:弊病。(11)遂:成。(12)道:指思想和行为的规范。(13)从容:此指举止言行。优乐:嬉戏,娱乐。(14)大中:指适当的道理和方法,不偏于极端。(15)辞:解释,掩饰。(16)驰骤:指被迫奔跑。(17)自克:自我约束。克,克制,约束。(18)直:只是,只不过。(19)缺缺(quē):耍小聪明的样子。缺,原文「垂夬」。(20)唐叔:即叔虞。(21)史佚:周武王时的史官尹佚。史佚促成桐叶封弟的说法,见《史记·晋世家》。

桐叶封弟辨阅读答案 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原文及翻译赏析

桐叶封弟辨鉴赏

  本文论述了大臣应如何辅佐君主这一问题。通过桐叶封弟的典故,作者批评了君主随便的一句玩笑话,臣子也要绝对服从的荒唐现象,主张不要盲从统治者的言行,要看它的客观效果。在封建时代,发表这样的观点需要非同一般的胆识。

  「桐叶封弟」是流传很久的一个典故。在「君权神授」的谬论横行的时代,君主具有无上的权威,君主的言行被绝对化了。「天子无戏言」、「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之类的口头禅就是绝好的说明。作者在本文中虽然批评的是周公,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其主旨是说明对君主的一言一行要从实际效果上来观察,而不应盲从。这种观点无疑是进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此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作者首先扼要地介绍了「桐叶封弟」的史料。然后斩钉截铁地亮明了自己的态度:「吾意不然。」接着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封」或「不当封」,而不在于这是谁的意图。最后提出了周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辅佐成王。全文丝丝入扣,有破有立,立论明确,读后令人为之叹服。特别是结尾的「或曰」一句,使全文的论证留有余地,更是耐人寻味。

诗词作品:桐叶封弟辨诗词作者:【唐代柳宗元诗词归类:【古文观止】、【叙事】、【议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