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欧佩克减产原油价格 地球局|原油「三國殺」之後,減產不易提價更難

火烧 2021-08-16 21:12:45 1041
地球局|原油「三國殺」之後,減產不易提價更難 經過4天艱難談判,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歐佩克)與俄羅斯等10個非歐佩克產油國4月12日通過視頻會議達成減產協議,從5月1日起開始大規模減產。具體來說
欧佩克减产原油价格 地球局|原油「三國殺」之後,減產不易提價更難

地球局|原油「三國殺」之後,減產不易提價更難  

經過4天艱難談判,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歐佩克)與俄羅斯等10個非歐佩克產油國4月12日通過視頻會議達成減產協議,從5月1日起開始大規模減產。具體來說,5月和6月將日均減產970萬桶,7月至今年底日均減產770萬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日均減產580萬桶。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估計,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的實際減產規模將達日均1250萬桶。
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歐佩克減產協議額度的4倍多,也是歐佩克與俄羅斯等10個非歐佩克產油國2016年成立歐佩克 機制以來的最大規模減產協議。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加拿大、巴西、挪威和印尼等非歐佩克產油國也加入到此次減產行動中,日均減產規模400萬至500萬桶,全球原有減產規模可能達到日均2000萬桶。用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多的話說,這次減產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為組建包括G20成員國的「全球產油國聯盟」奠定了基礎。
結果史無前例,過程充滿艱辛。4月9日開啟部長級會議磋商後,經過長達9小時的視頻談判,各國一度接近達成協議。但由於西半球主要產油國墨西哥的反對,導致談判進入加時階段。墨西哥當時被分配的減產額度為日均40萬桶,可墨西哥只同意減產日均10萬桶。最後,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諾分擔墨西哥25萬至30萬桶減產額度,才促成各國達成最終協議。
這只是4天馬拉松式談判的一個縮影,相比之下,過去一個多月各大產油國之間的角力更加驚心動魄,卻又峰迴路轉。
2014年下半年開始,由於全球能源市場供大於求,加之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下跌等因素,國際油價出現大幅下跌,這種狀況持續了一年多。到2016年底,歐佩克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減產協議,歐佩克 機制也由此成立。
此後,這份減產協議幾經延期,並於今年3月到期。雖然近年來歐佩克 一直在減產,但減產計劃的執行力度存疑,且能源市場供求關係依然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加之美國頁岩油技術升級,產量大幅增加,沖抵了歐佩克 的減產規模,導致減產保價效果寥寥。
今年3月初,歐佩克 就新的減產協議展開磋商,但由於俄羅斯不認可沙特提出的減產方案,最終談判破裂。隨即俄羅斯和沙特兩大能源巨頭之間展開了激烈博弈。俄羅斯拒絕減產,以此擠壓美國頁岩油的市場份額,進而以低油價打擊美國頁岩油行業;沙特則宣布創紀錄地大幅增產,並面向東亞、歐洲和美國市場以近20年來最大折扣促銷,既叫板俄羅斯迫使其重回談判桌,又搶奪美國頁岩油佔據的市場份額。
普京和沙特國王薩勒曼
之所以沙特與俄羅斯不計代價地近身肉搏,美國明知自己成為打擊對象卻未立即採取行動,特朗普稱將在合適時機介入石油價格戰和產量爭奪戰。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3月上中旬——新冠病毒疫情剛開始在歐洲義大利、西班牙等地蔓延,歐美相繼成為全球疫情「震中」的局面尚未到來。
不過,金融市場還是第一時間給出了反應——國際油價出現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最大跌幅,加之疫情帶來的恐慌情緒,美股3月4次熔斷,全球股市一片哀嚎。隨著3月下旬疫情在歐美全面暴發,其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進一步顯現,美國、沙特、俄羅斯都坐不住了。
沙特財政所能承受的最低油價大約是80美元/桶,俄羅斯財政則能承受最低50美元/桶的油價,但3月中旬以來,國際油價已持續下跌至20多美元/桶,甚至曾一度下探至20美元以下,這對沙特和俄羅斯來說都不是好事。
美國也傳來壞消息,知名頁岩油企業懷廷石油4月初申請破產保護,成為本輪油價暴跌以來首家破產的美國大型頁岩油生產商。4月9日,特朗普分別與沙特國王薩勒曼、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力促二者重啟減產談判。
特朗普
在特朗普看來,減產保價可以避免美國油企遭受更大打擊,還能挽救能源領域數以十萬計的就業崗位,畢竟大力發展傳統能源行業、增加美國工人就業崗位,是特朗普當初競選總統,以及目前謀求連任的重要承諾。此外,這也是特朗普罕見地對墨西哥讓步,願意分擔其大部分減產額度,進而促成減產協議的重要原因。
當然,歐佩克 達成歷史性減產協議,美國等其他幾個產油國也加入減產,更重要的動因是疫情對全球經濟和能源需求的衝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4日發布報告,預計疫情將導致今年全球經濟萎縮3%,成為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經濟衰退;今年發達經濟體將萎縮6.1%,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萎縮1%;今年美國經濟將萎縮5.9%,歐元區將萎縮7.5%,日本將萎縮5.2%;今明兩年疫情對全球GDP累計造成的損失將達9萬億美元,超過日本和德國GDP的總和。
而且,減產協議達成後,油價短暫回彈後又重新下跌,說明減產規模並不及市場預期。受疫情衝擊,全球運輸、航空等行業的汽柴油和航油需求大幅縮減,據估計原油需求量下降了三成,日均需求量跌幅在2700萬至3000萬桶,即便產油國嚴格執行減產協議且以最高額度日均減產1500萬至2000萬桶,依然無法改變全球市場供大於求的局面,油價頹勢仍將持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