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楊繼業去世,在傳說中曾建72座靈骨塔,專家說:只有這座才是真的

火烧 2021-11-15 07:10:47 1048
楊繼業去世,在傳說中曾建72座靈骨塔,專家說:只有這座才是真的 在山西忻州的五台山龍泉寺附近,有一座宋代的磚塔,距今已有千年歷史。考古專家們研究發現,該塔竟是北宋名將楊繼業的靈骨塔,而且背後還有一段鮮

楊繼業去世,在傳說中曾建72座靈骨塔,專家說:只有這座才是真的  

楊繼業去世,在傳說中曾建72座靈骨塔,專家說:只有這座才是真的
在山西忻州的五台山龍泉寺附近,有一座宋代的磚塔,距今已有千年歷史。考古專家們研究發現,該塔竟是北宋名將楊繼業的靈骨塔,而且背後還有一段鮮有人知的歷史。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靈骨塔背後的故事,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楊繼業鼎鼎大名,他就是歷史上名聞遐邇的楊家將的核心人物。楊繼業出生於太原武將世家,年少時便善騎射勇猛無敵,後楊繼業追隨於北漢開國皇帝劉宴,在擔任指揮使期間屢立戰功,人稱「楊無敵」。公元979,北漢政權覆滅,楊繼業又得到宋太宗趙光義的賞識,任命他為三交駐泊兵馬部署,鎮守邊關。
公元986年,宋太宗出兵大遼,楊繼業為主將,欲收復燕雲十六州。可惜,楊繼業受奸臣所害,誤入遼兵埋伏被俘,但楊繼業誓死不降,最後絕食而亡。楊繼業殉國之後,屍骨還被遼軍扣押,一直到公元1005年宋遼簽訂「檀淵之盟」才被送歸故鄉,但一個麻煩也隨之而來。
楊繼業的遺骨拿回之後,他在戰場上殺死的仇人,竟然千方百計的要對其遺體不利,因此楊家人為了保護遺骨安全入葬就要想個萬全之策。當時,負責此事的是楊繼業的第五子延德,即楊五郎。首先,楊五郎選了一處較為偏僻的地方,然後為父親楊繼業修建靈骨塔,因為靈骨塔比墳墓更有隱蔽性。
楊五郎熟讀歷史,他知道曹操的72疑冢的故事。因此,楊五郎也決定72座靈骨塔,但這並不是小工程,需要極大的人力和財力。於是,楊五郎聯繫了附近十里八鄉的百姓,將自己的想法都如實告知,而村民也有感於楊繼業的英雄事迹,便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到2個月就修建了72座一模一樣的靈骨塔,最後就連楊家人自己都不清楚哪一座塔才是真的。
從史料記載可知,72座靈骨塔都是三級六角磚塔,通高約12米。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年久失修,再加上戰亂和人為破壞,有的靈骨塔開始陸續倒塌。到清代後期,72座靈骨塔只剩下了1座,也就是我們今天在龍泉寺看見的那座。在民國時期,楊家後人還曾祭拜過這唯一的1座靈骨塔,並樹立一塊石碑,上刻「楊令公之墓塔」,因此現在也被稱之為令公塔。
新中國成立之後,當地文物部門對該塔進行保護,同時研究發現這座塔就是楊繼業真正的靈骨塔。因為在修建靈骨塔時候,工匠們心裡都清楚自己修的是真塔,還是假塔,如果是假塔自然比較隨意,用料方面則能省則省;但如果是真塔,工匠就不會有絲毫的懈怠和馬虎,一定精心修建,用料也十足,所以修建馬虎的假塔都陸續倒塌了,而能保存至今的就一定是真塔。
如今的令公塔歷經千年風雨,雖然還矗立如初,但已經老舊不堪,塔基已經出現了下沉,塔身也已經有了較大的開裂和側傾,而塔剎早就不翼而飛,取而代之的是茂密的雜草,彷彿是在向世人宣告它還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不管怎麼說,專家們的當務之急,就是儘快對令公塔進行維護和搶救,讓它再完好地保存一千年,甚至更久。若不然,令公塔背後這段悲壯的歷史,也將會隨著塔的倒塌而被時間所湮沒,那我們這一代人也就成為了歷史的「罪人」。
不僅僅是令公塔,我們身邊還有諸多亟待搶修的文物和遺迹,它們即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歷史本身,因此我們在生活中,也要提高保護文化古迹的意識,並努力讓歷史得以永遠傳承。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