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保国寺官网 保国寺的历史文化

火烧 2022-04-25 19:31:38 1038
保国寺的历史文化 敕赐“保国”的传说唐朝会昌五年(公元845),武宗皇帝下令:尽拆天下大小佛寺,僧尼悉数还俗。这是一次典型“灭法”事件,古灵山腰的灵山寺自然不能幸免。古灵山脚下有位笃信佛教的殷实村民许

保国寺的历史文化  

敕赐“保国”的传说

唐朝会昌五年(公元845),武宗皇帝下令:尽拆天下大小佛寺,僧尼悉数还俗。

这是一次典型“灭法”事件,古灵山腰的灵山寺自然不能幸免。

古灵山脚下有位笃信佛教的殷实村民许标,看到灵山寺片瓦不剩,白场荡然,极不是滋味,昔日香火鼎盛的情景一直萦回脑际。

不久,武宗皇帝死了,因而宁波城里的国宁寺(今天宁寺)恢复了,全国各地的寺院陆续重建,灵山寺则因缺乏物力和主持人,迟迟恢复无望。

稽延至广明元年(公元880)春天,许标似梦非梦的见一位女菩萨降临,对他开示:从速恢复灵山寺,以救万民!于是到处宣传,众乡邻推派几个代表,同他一起去见国宁寺住持可恭和尚,要求他主持恢复灵山寺。

可恭和尚带了徒弟偕同许标北上长安。

保国寺官网 保国寺的历史文化

到长安临潼便口诵莲经三步一跪拜,引来众人随观。

如此三日,正进帝京城门,事有凑巧,天空乌云四合,顷间闪电雷鸣,大雨倾盆。

都传说是明州和尚诚心感天求下霈霖。

僖宗皇帝龙颜大悦,冀求借佛力以保宝座,即命诏见三人。

僖宗亲笔题了“保国寺”三个大字,制成匾额;又特赐可恭紫色袈裟一袭,并命他在宏福寺讲五大部经、历三月之久。

披红结彩的敕赐“保国寺”匾额和黄缎盒盛置的紫色袈裟,一路供奉,船到明州,剌史率领吏属出城跪迎。

很快寺院在原址再建竣工,雄丽庄严,规模逾昔。

响当当的敕赐“保国寺”新名,就这样地替代了自东汉肇始历经七百年的灵山寺旧称了。

木馒头的故事

吉祥师傅和灵峰师傅约定中秋佳节卯时保国寺和定林寺同时上梁,但吉祥由于经验欠缺耽误了工时,到中秋前一天还没有完工,眼看就要在这场约定中败下阵来。

幸得鲁班助力,大殿一夜而成,吉祥高兴的不得了。

第二天卯时,诸方檀越纷纷上山观礼,却见保国寺宝殿大梁已上,昂首正欣赏宝殿结构宏伟、华丽、奇特、啧啧赞不绝口,忽然古灵山背后飞了四道白光,分别射落到宝殿屋山二梁头上不动了。

工匠爬上屋山二梁端详,看清是北麓定林寺抛来的“上梁馒头”,上面还盖着红方印呢!上梁馒头是本地的习俗,表示定林寺的梁已安好。

吉祥只顾高兴,倒忘了这个传统,他手边没有馒头可以抛过去,于是就抄起一柄斧头,裹了红绸,朝山那厢奋力一抡,表示我这里保国寺宝殿也上梁告成,木工结束了。

说也奇怪,这柄裹红绸的木工斧头飞过古灵山山脊,沿抛物线落下,不偏不倚地恰好将刃口斜锲进定林寺正梁当央!还可以在保国寺看到定林寺抛过来的上梁馒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