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历史文化 杨柳青镇的历史文化
杨柳青镇的历史文化
杨柳青镇历史沉积久远,文化底蕴深厚。
明清时期,是运河漕运重要枢纽,成为中国北方商贸流通和文化交流集散地,商业繁荣,被誉为北国小江南、沽上小扬州。
杨柳青镇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现存有明万历四年(1576年)所建,国内保存最完好明代楼阁式建筑文昌阁。
杨柳青人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建于130年前的安家大院等名闻遐迩。
杨柳青镇在注重保护有形历史文化同时,通过挖掘、整理、弘扬、发展历史文化,使众多的非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复兴发展。
连续两年春节期间(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都举办了有民俗文化旅游节,演出花会、鼓曲、戏曲、民间音乐、堂会等20多道节目。
连续七年举办夏季文化大舞台,每节历时一个月,节目多表现传统文化,增加古镇历史文化内涵。
杨柳青镇有丰富民间艺术,起于宋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曾出现“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兴旺景象,被推崇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首,深刻影响了国内近百种年画,过年贴年画由此成为北方地区习俗。
杨柳青剪纸、风筝、砖雕、石刻和民间花会也灿然观,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
杨柳青镇的民俗文化气息十分浓郁。
小镇旧有戏楼、牌坊、文昌阁,称为杨柳青三宗宝。
清代有津门著名的崇文书院及古寺院40余座,现尚存普亮宝塔、报恩寺、白檀寺遗址等。
位于镇中1875年建成的有华北第一民宅之称石家大院以其规模宏大、建筑华美而驰名华北。
这些文化遗址与古朴的清代街衢、四合宅院、古运河风光共同构成了杨柳青淳美的风俗画卷。
杨柳青以“杨柳青年画”驰名,关于杨柳青年画的传说很多。
杨柳青居民对刻砖艺术也很热爱,几乎每家门前的正上方都悬着一块刻砖,而且每家每户的刻砖图案各不相同,似乎这刻砖是门徽一样。
人们只要对门前的刻砖看上一眼,就立刻会说出这家主人的姓氏来。
应该说,杨柳青是一个民间艺术之乡。
杨柳青镇是一座既古老而又年轻,既传统而又现代,把传统与现代近乎完美融合的现代化城镇。
这里,完整保存着古镇风貌,萃聚了中国北方悠远的民俗文化。
改革开放,特别是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民俗文化旅游区后,杨柳青镇以北为契机,在尊重历史、不割裂历史的前提下,完整保存了历史遗存、名胜古迹,大力拯救、挖掘了民俗文化,蓬勃发展起来民俗文化产业。
与此同时,进行了大规模旧城改造,把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使镇区既体现传统风格,又富于浓郁的现代气息。
首先是重视对历史遗存、名胜古迹的保护、修复,把传承历史文化、体现古镇风格的有价值的古建筑都完整保厚下来。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复了石家大院,恢复了安家大院,规划出14万平方米,修复杨柳青旧民居,建成具有民俗特色的大院群。
按照明清时期古镇的历史风貌,修复了明清街,并规划建设50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复原古镇传统民居,展现出明清时期古镇商埠林立、商贸繁荣景象。
其次,在旧城改造中,注重体现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古镇历史文化厚重的古典风格,体现其古风雅韵。
政府办公区、住宅区和商业区、教育区、工业区均以浅灰色为整体色调,老民居与现代建筑自然达渡,体现建筑文化的一脉相承,完美结合,既不失古代居民韵味,又体现现代文明气息,既让人感受到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让人感受到新兴城镇的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