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恣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原文_翻译及赏析

火烧 2022-01-21 08:40:03 1045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原文_翻译及赏析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宋代·程颢《郊行即事》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原文_翻译及赏析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宋代·程颢《郊行即事》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节春游感叹人生珍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赏析

古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句子,而且根据生活的经验,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可是毕竟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或许诗里人是想随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头,累了,于是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憩,临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遂起了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的念头,“莫辞盏酒十分劝”的句子许是如此而来。

恣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原文_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个短句为一部分,后面的为一部分。前面写郊外踏春,后面写春游所得的感想。清明的原野那样美丽,乡间的景色清新如洗,飘着落花的流水明洌,对疲惫的人来说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来注视那好像会说话的流水。面对渐飘渐远的落花,诗里人想到了时间的珍贵,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他认为人生中会有的事物感情,也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好高骛远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

诗里用到的一些辞汇起到了美化主题的作用,像“恣行”,“碧四围”,“兴逐”“苔矶”,“十分劝”,“况是”,“游衍”,“暮忘归”。其实有些地方是有些夸张的,但这更增加了诗句的浪漫色彩,灵动固然来自景致的原貌,但文字功底差的人是写不出如此跌宕的诗来的。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程颢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