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木家具的忌讳 襲明|來自古建築 讓傢俱顯尊崇又好看 說古典傢俱的翹頭
襲明|來自古建築 讓傢俱顯尊崇又好看 說古典傢俱的翹頭
中國古代建築爲大屋頂式,上翹的飛檐稱爲飛檐翹角,如鳥斯革形容飛檐非常貼切。唐代詩人杜牧《阿房宮賦》:寫道“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檐牙高啄寫的是飛檐翹角。飛動之勢,把屋宇雄渾的穩固性增添輕盈俏麗的風格,靜與動有效結合,讓靜態建築展現動態視感。在審美上增添了無窮的神韻。建築學家林徽因爲樑思成《清代營造則例》寫緒論中提過:“這種屋頂全部的曲線及輪廓,上部巍然高聳,檐部如翼輕展,使本來極無趣、極笨拙的實際部分,成爲整個建築物美的冠冕,是別系建築所沒有的特徵”。
古典傢俱中的翹頭來源於對古建築飛檐的模仿。翹頭在古典傢俱上的使用,我們可參考上圖唐代盧楞伽《六尊者像》伏虎尊者身旁放置物什的桌案。這件桌案有着高翹頭、高束腰、形狀美好的三彎足,及足間的橫棖。
此外,五代時期《閘口盤車圖》中,官員用來辦公的桌子與上例桌案較爲類似。吳美鳳女士在《明代宮廷傢俱史》中說:“到了明代, 萬曆時期宮內官員也用此來處理公務,但宮牆之外最常見的可能就是在祭祀時作爲供桌使用,如晚明版畫中供奉城隍的供桌等。可見面板翹頭的形制仍有其一定的尊崇地位”。
隨着歷史的進步與傢俱形制的不斷演變,翹頭在傢俱中使用,尊崇地位的作用不斷削弱,漸漸成爲明式傢俱線腳、雕刻、裝飾等外另一種加強視覺效果的裝飾構件。它常出現在案類傢俱中,也常見於聯二櫥、聯三櫥等庋具。櫥裝有翹頭,從設計和審美傳統看,它將中國古建築反宇挑檐“翼然而飛”的風範移用於案、櫥上,其功能是把人的視覺導引向上,從而打破橫寬案身、櫥身的沉悶感、沉重感,讓凝固之器變得聳然欲動。
翹頭在傢俱中多與抹頭一木連做。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傢俱研究》中圖解厚板拍帶翹頭的抹頭。
架幾供案
架幾供案尺寸:長284釐米;寬39釐米;高86.5釐米。此案爲髹漆柴米傢俱,按其風格,可追溯至遼金時期。此供案爲天津可樂馬古典傢俱博物館收藏。供案材質爲硬雜木,具有中國古代北方特有的傢俱風格。架几案歷經幾百年的歲月依然能完整保存下來,可見其在使用及存放中,非常受重視。

供案爲兩几上放置翹頭案面,兩幾各有三個看面,正面和左右兩側面。可說明它爲憑牆而放。每面透雕雕飾皆以肚兜小兒爲主題,或騎在獅、虎,梅花鹿和孔雀等祥鳥和瑞獸之上,並攜帶靈芝,蓮花和繡球等吉祥物品。值得注意的是,孔雀並非我國傳統紋飾中的圖案,它來自印度,與佛教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在這件濃厚的宗教色彩的供案上,我們看到了面板翹頭的形制多用在祭祀供桌上,表達地位尊崇的象徵。
黃花梨獨板卷草紋翹頭案
黃花梨獨板卷草紋翹頭案尺寸:長209釐米;寬42.5釐米;高97釐米。傳世大翹頭案數量不菲,暫且把這件拿出來做個典範。此案出現在嘉德2012年的拍賣會中。此翹頭案雲紋牙板腿足兩側起委角,下承託泥。兩腿間安橫棖,分割出三塊空間,上部嵌長方形透雕擋板,中間裝透雕草花紋擋板,下層安陰刻花草紋牙板。此條案的翹頭,在整個傢俱中起到了活潑造型的作用。精湛的雕飾,加優美向上的翹頭,讓條案看起來俏麗生動,獨具匠心。這裏的翹頭的意味,重點不在於地位的尊崇象徵,而是起到裝飾作用。
紅木雲龍紋聯三櫥
紅木雲龍紋聯三櫥尺寸:長211釐米;寬46.5釐米;高89釐米。聯三櫥應爲典型京做傢俱,除可設文玩,或作供桌用,也因其有較大的收納空間作爲庋具使用。這器形在當時是非常實用且受歡迎的傢俱。它的或可看作是“十里紅妝嫁底”的悶戶櫥系列傢俱。我們換個角度看,聯三櫥,或可看成是翹頭大條案腿足間加入了門和抽屜等構件,而增強了收納功能。這裏翹頭的應用,一方面有聯三做供桌時的尊崇地位代表,另一方面也有裝飾作用。
《詩經 小雅 斯干》描述西周時期奴隸主貴族新屋落成:“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翬斯飛,君子攸躋”。居室有棱角鋒利之美,也有鳥兒展翅之奮飛之態,如錦雞般絢爛奪目的光彩。宮室之美,讓彼時的“君子”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提升,好的環境,讓人有好的運勢與心情。古代建築與古典傢俱本就是同氣連枝的木作手藝活,翹頭造型沿襲傳統建築飛檐形式,若飛舉之勢,卻也舒展自然,增添了傢俱的動感與飛動輕快的韻味。這也是中國傳統傢俱與建築學的有效融合的體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