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和哪国的混血最好 一个混血人,凭什么在中国这么狂?
一个混血人,凭什么在中国这么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强音,它震耳发聩,尽管穿过历史滚滚的洪流,仍旧可以让世人为之振奋。 正所谓「 ”乱世出英雄”,清末民初,正逢乱世,一波波牛人踏着乱世巨浪滚滚而来。
一个混血人,凭什么在中国这么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强音,它震耳发聩,尽管穿过历史滚滚的洪流,仍旧可以让世人为之振奋。 正所谓「 ”乱世出英雄”,清末民初,正逢乱世,一波波牛人踏着乱世巨浪滚滚而来。 在这些屹立时代潮头之巅的大牛之中,有一个狂人,李大钊先生称他为: 两千五百余年文化之钟出,足以扬眉吐气于20世纪之世界。 他就是清朝怪杰--辜鸿铭先生。 辜鸿铭像 01 先生何来? 辜鸿铭,生于1857年7月18,于1928年4月30卒于北京。 辜鸿铭原名辜汤生,字鸿铭,号立诚。他自称是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其中所谓的东南西北人是指他的人生经历: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执教于北大。因此辜先生自称是东南西北人。 辜鸿铭的祖上是福建人,早年间迁居南洋,积累了大量财富。辜鸿铭的父亲当时在南洋的一家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里当总管,他的名字叫辜紫云。 和所有下南洋的中国人一样,他们始终铭记自己来自华夏大地,是龙的传人。 而辜鸿铭的母亲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也就是说辜鸿铭其实是一个混血儿。 由于辜鸿铭的混血儿这一身份,加上他自小聪颖好学,他深受橡胶园主的喜爱。园主收他当了义子,带他回英国,为他提供了一切优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因此,辜鸿铭获得了包括文、哲、理、神等在内的十三个博士学位,会说中文、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葡萄牙语、马来语、闽南语等九种语言。 在英国的时候,辜鸿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假洋鬼子”,剪辫子、穿礼服、戴礼帽、喝洋酒,似乎他身上除了黑眼睛黄皮肤之外,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洋人了。 然而与清末外交家马建忠的一次交谈,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02 大佬,请收下我的膝盖 马建忠是清末著名的学者、外交家,同时也是韩国国旗的设计者,他还陪同李鸿章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建忠像 因此,学贯中西的马建忠和几乎西化的辜鸿铭有许多共同语言,甚至可以给他带来不一样的视野和启发。 在马建忠的支持和建议下,辜鸿铭开始自学中华文化,并且将中华传统文化翻译成英文,发表在海外的报纸上。其中包括《论语》和《中庸》,后来又翻译了《大学》,开启了他的弘扬中华文化之路。 1885年,辜鸿铭回到了中国,在张之洞手下做幕僚,时任翻译秘书的职位,同时也帮张之洞着手完成洋务计划。这一时期他自称为汉滨读易者。 直至辛亥革命之前,辜鸿铭完成了多次重要的外事活动。 1891年,接待俄国皇储;1898年,接待日本首相伊藤博文;1906年,与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书信来往;1908年,任宣统年间外交部侍郎。 辛亥革命之后,辜鸿铭的个人声望越来越高,这是因为: 1913年,和泰戈尔一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间,执教英国文学; 1920年,接待英国作家毛姆; 1921年,接待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 1924年,赴日本讲学三年,其间曾赴台湾讲学; 同年4月23日,同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熊希龄、蒋梦麟等一起接待印度诗哲泰戈尔; 同年,见溥仪。 这一长串名字下来,每一个都是同时期的牛人,而辜鸿铭的名字放在其中依旧熠熠生辉。 试问,中国历史上谁有如此广阔的、令人瞩目的、囊括中西的逆天社交圈?只辜鸿铭一人而已。 03 标新立异or顽固守旧? 走进辜怼怼的世界 辜鸿铭在国人都留辫子的时候,剪了辫子,穿了西装,然而在国人都剪辫子的时候,他却留起了辫子,戴起了瓜皮帽。 他这身装束并不是为了保皇明志,只是为了标新立异、与众不同,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辜鸿铭是出了名的活火山,谁都敢喷,谁都敢骂。 对外他骂过的名人有伊藤博文等,对内他骂过的名人有康有为、梁启超、胡适等,他不仅名人,只要看不过去的人,他统统都骂! 而且辜鸿铭骂人从不带脏字,张口就是段子,只要辜鸿铭一骂人,就是一台活生生的《吐槽大会》精彩现场。 接待伊藤博文的时候,他送给伊藤博文一本自己英译的《论语》,伊藤博文知晓他是保皇派,因而出口讽刺道:「 ”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 辜鸿铭听了并不生气,而是面不改色的说道:「 ”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 伊藤博文听到此处,竟然一时语塞,接不下话来。 还有著名的有辫子论,辜鸿铭在北大执教期间,由于复古的装束在北大校园内格格不入,也让听他上课的学生们心存不屑。 当他面对黑板写字的时候,身后的学生们对着他的辫子指指点点,他转过头来说「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辜鸿铭等人的事迹多有流传,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寻相关事迹,哈哈一笑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辜鸿铭的睿智和幽默,甚至说不定看完以后,怼人的功力也能上涨几分呢! 04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精通多种外语,其中的英语、葡萄牙语都是以母语的方式学习的,因此辜鸿铭的外语水平非常高,甚至比某些本国人还地道。 正因如此,辜鸿铭经常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对外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华文化在外遭受不解和白眼当中华文化在外遭受误解和质疑时,他可以站出来,据理力争、侃侃而谈。 辜鸿铭从小熟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在西洋学习生活的时候,又熟读歌德卡莱尔,阿诺德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著作。 因此在翻译儒家经典的同时,辜鸿铭经常引用这些作家作品中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更加有利于西方读者理解中华文化。 辜鸿铭先生为中西文化交流做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不仅如此,他还出版了众多影响中国的著作。其中《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汉语题名为「 ”春秋大义”。 此书一经出版就被译翻译成德法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一时轰动东西洋,甚至在德国掀起了持续十几年的「 ”辜鸿铭热”。 辜鸿铭,终其一生都在为中国人呐喊,为中华文化呐喊,他曾无不「 ”狂傲”的说:「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 辜先生说得对!
很赞哦!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