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治维新改革者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多少和其独特政治结构有关,晚清则恰好相反!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多少和其独特政治结构有关,晚清则恰好相反!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是当时的清政府和日本为了图强而进行的改革,但是就结果而言,明治维新成功了,而清政府则没有抓住最后一个救命稻草。 表面上看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多少和其独特政治结构有关,晚清则恰好相反!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是当时的清政府和日本为了图强而进行的改革,但是就结果而言,明治维新成功了,而清政府则没有抓住最后一个救命稻草。 表面上看明治维新是天下诸侯苦幕府久已,找了个理由干翻幕府。而英国不让干掉德川庆喜,我也没觉得多么人道,不过是离岸平衡手的本能,最后权归天皇,其实真的归了天皇?天皇是拥有最高权力,但实际执行人还得依靠这些由各藩转变的世家势力,否则也不会有统制派皇道派之争了。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后面的西南战争,所以结构倒幕战争其实和辛亥革命类似,外部干涉之下革命果实被反动派窃取。 明治维新能成功和日本独特政治结构有很大关系,就是政府和精神领袖是分开的,所以在日本幕末要求改革抵御外侮的运动中出现了只有尊王和攘夷两派,当攘夷不可行以后,改革者都自然的走到尊王的旗帜下,反对幕府。但晚清的情况恰好相反,因为皇帝既是行政首脑又是精神领袖。所以攘夷失败以后没办法立即转向反对政府的路线上来,始终在改革的力度上不断摇摆,进一步退两步,直到清王朝威望、信用彻底垮塌。 相对来说晚清的改革有非常巨大的顽固保守派,想动它们的利益来搞改革绝对不可能。不然慈禧也不会如此一呼百应。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是「 ”脱亚入欧”,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中体西用”。所以,前者是彻底改革,也可称为「 ”革命”,而后者仅仅是「 ”改良”,而最初,连改良都称不上,只不过是技术层面的小打小闹而已! 日本有真正的封建制度,封建封建,顾名思义,就是各个领主在自己的封地里搞自治。在封建时代,这种体制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对西方文明的接受是非常顺利的,西方文明全盘接受了,国家的经济就迅速发展强大起来,封建也就自然而然被打破了。而中央集权式古代制度,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对西方文明却有极强的抗拒。 还有一点,日本早在四百年前就开始学习当时世界先进的荷兰了,称之为兰学。明末也学西方,明朝和西方人多次海战,发现了西方人的火炮威力巨大,于是大量仿制制造,就是红夷大炮。但不一样的是明代对西学的学习只是作为一种应用,并不能改变当时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其实自武宗之后,心学兴起,自由讲学之风蓬勃发展,明后期的牛人虽然也是八股取士,但多是注重实务实干家,万历后期以没落之帝国仍然可以完成万历三大征,说明明朝国力尚可,至于资本主义萌芽,我们总注重在雇佣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万历年间老百姓通过海外贸易、土地兼并、手工业等手段,大量的民间资本得以充分发展,真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始终没有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君权太重,皇家贵族对社会的干扰和影响太大,让社会进程始终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下,从而进入王朝更替的循环中不能自拔。 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日本武士是最大功臣,如果不是那些日本武士发动倒幕运动不断刺杀幕府高层官员,使幕府动摇了根本要不然明治维新也不会成功,倒幕运动之后新政府军组织近现代的军队来对付旧时代的武士才造就的明治维新,没有日本武士光是倒幕运动都不可能完成更别说什么大政奉还了。不过有意思的是当时很多武士为了生计就到商人家做养子,而各藩大名由于大量赊账欠债于商人就玩弄权术把商人加封为自己的武士家臣,这样就能长时间赖账或者拖欠了,家臣怎么能向主君讨债?而商人们则借机向大名索要权力进而垄断该藩的经济,贸易权力。 但通过改革崛起的日本在军国主义糟粕出现的时候就注定失败了,始自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此版宪法完全使得日本完全抛弃了通过自身改革崛起的正确道路而选择靠战争殖民扩张来发展的一条不归路,但日本是个后发的海权国家,最悲哀的是,亚洲是以中国为相对主体的版块,没有欧洲的均势。所以,不论发生明治维新与否,日本都注定只能成为附庸国,这就是日本的天定宿命,它跳得越欢就死得越快,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很赞哦!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