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和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和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和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解剖学知识总结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其任务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分系统解剖学和区域性解剖学两部分进行。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器官、系统来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区域性解剖学则是按照身体区域性来研究各器宫的形态结构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要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区域性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和理论密切联络实际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的形态与构造。学习时要重视标本、模型的观察和活体触控要学会用工具书,如图谱。
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对人体结构描述,均以此姿势为标准。
人体的轴——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即:
(1)矢状轴:由前→后,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2)冠状轴:由左→右,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又称额状轴。
(3)垂直轴:由上→下,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人体的切面——亦分三种:
(1)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左右两半,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常用方位术语:
腹侧——近腹面 背侧——近背面
上(颅侧)——近头 下(尾侧)——近足
内侧——近正中面 外侧——距正中面较远
内——近内腔 外——距内腔较远
浅——近体表 深——距体表较远
近侧——近肢根 远侧——距肢根较远
第一篇 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援和运动的作用。
第一章 骨 学
第一节 总 论
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三部分。
由骨组织等构成的骨,坚硬而有弹性,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正常的体力劳动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
掌握骨的分类:
分 类 形 态 功 能 分 布
长 骨
短 骨
扁 骨
不规则骨 长管状
立方形
板 状
不规则形 在肌肉牵引下,起杠杆作用
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围成骨腔,保护器官
某些头骨内部形成充满空气的
腔,起共鸣作用(含气骨) 四肢,如肱骨、股骨。
腕、踝部,如腕骨、跗骨等。
头、胸部,如顶骨、肋骨。
脊柱、颅底如椎骨、颞骨、上颌骨
掌握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
骨质----是骨的主要成份,分二部:
1、密质 由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抗压、抗扭曲能力强,分布于骨的表层。长骨的骨干(中间较细的部分)由密质构成。在颅盖骨,密质构成内板与外板。
2、松质 由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如长骨两端(称骺)及其它型别骨的内部,颅盖骨的松质称为板障。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骨膜——是纤维组织构成的膜,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的部分外)都覆有骨膜。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的营养、新生、修复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髓——分红、黄二种:
1.红骨髓 具有造血作用,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仅含于松质腔隙内。
2.黄骨髓 为脂肪组织,无造血作用,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内。
血管、神经
长骨的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为干骺端,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通过软骨细 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停止生长,并被骨化,在干骺结合处形 成骺线。
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有机物占骨重量的1/3,它作成骨的支架,赋予骨的弹性及韧性;无机物占2/3,使骨挺硬坚实,注意幼儿和老年人骨的特点。
骨的X线象的基本特征:
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骺软骨和骺线。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骺软骨 2,骺线 3.骨膜
4.含气骨 5.红骨髓
二、问答题
1.骨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一根长骨从幼年到成年是怎样增长和增粗的?
2.老年人在外力作用下,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
3.骨膜的主要功能和临床意义是什么?

第二节 中 轴 骨
一、躯干骨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
躯干骨包括七个颈椎、十二个胸椎、五个腰椎、一块骶骨、一块尾骨、十二对肋及一块胸 骨。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内为松质,表面为密质。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份。
椎弓根 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参与构成椎间孔。
椎弓
椎弓板 由此发出七个突起:横突、上、下关节突各一对和一个棘突。
椎孔 由椎体和椎弓围成。各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内容脊髓及其被膜。
掌握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取典型的颈、胸、腰椎各一,进行比较,然后完成下列表格。
名 称 椎 体 椎 孔 横 突 棘 突 肋凹
颈 椎
胸 椎
腰 椎
特殊颈椎的特征:
第1颈椎:又名寰椎,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第2颈椎:又名枢椎,自椎体向上有一突起,称齿突。
第7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
骶骨的形态特点:
由5个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前面凹,背面隆凸。骶骨岬、骶前孔、骶正中嵴、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上份有耳状面(与髋骨相关节)、骶粗隆。
尾骨的形态特点:
仅第一尾椎还有横突和上关节突的痕迹。
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
形态:长形扁骨,上宽下窄。
分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胸骨剑突。
重要标志: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柄的上缘)、胸骨角(在胸骨柄和胸骨体相接处,其两侧连线第2肋软骨)。
掌握肋的一般形态:
分类 真肋(1—7)、假肋(8—10)、浮肋(11—12)。
肋 骨
结构 肋头、肋颈、肋结节、肋角、肋体、肋沟。
肋 第1肋软骨与胸骨之间为软骨结合。
肋软骨 第2—7肋软骨与胸骨构成胸肋关节。
第8—10肋软骨各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
第一肋的特点
宽、短,没有肋沟和肋角,分上、下二面及内、外二缘。内缘前份有前斜角肌结节,上面,在前斜角肌结节的前、后方,各有一浅沟,前方为锁骨下静脉沟,后方为锁骨下动脉沟。
掌握躯干部的骨性标志:
颈静脉切迹:胸前上部胸骨柄上缘凹陷处。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向前微凸的胸骨角,第2肋软骨连于此角的两侧,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剑突:在胸骨下端,两侧肋弓构成的胸骨下角内。
肋弓:为胸廓前壁的下缘,由内上斜向外下,其下方为腹壁。
第七颈椎棘突:低头时平肩处最显著的突起。
第四腰椎棘突:与髂嵴最高点相平,(共他腰椎棘突可依此计数)
骶角:是第五骶椎的下关节突,临床上以此来确定骶管裂孔位置。
二、颅骨
颅由23块形状、大小不一的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除下颌骨和舌骨以外,彼此以缝或软骨牢固连结成一体。
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
脑颅——位于后上部,组成颅腔,容纳脑,对脑有保护、支援作用。
颅
面颅——位于前下部,组成面部支架,保护、支援感觉器官及消化、呼吸系统的起始部。
(一)脑颅骨:
在整颅上辨认构成脑颅的八块颅骨:
成对的——顶骨和颞骨。
不成对的一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
颞骨、筛骨、蝶骨的分部及各部可见的主要结构:
颞 骨
鳞 部——位于外耳门的前上方。
乳突部——位于外耳门的后方,内含乳突小房。
鼓 部——位于外耳门下方。
巖 部——内含内耳及属于中耳的鼓室。
筛 骨
筛 板——呈水平位,构成鼻腔的顶,板上有许多小孔,称筛孔。
垂直板——构成骨性鼻中隔的一部分。
筛骨迷路——内含筛窦,迷路内侧壁上有二个向下卷曲的小骨片,即上鼻甲的中鼻甲。
蝶 骨
蝶骨体——位居中央,内含蝶窦,上面中央的凹陷为垂体窝。
蝶骨小翼——自蝶骨体向两侧伸展,构成颅前窝的后缘。
蝶骨大翼——位于小翼后方,在大翼的根部有三个孔,自前向后为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翼 突——向下的一对突起,根部有一矢状方向的翼管。
颅盖骨的特点:
密质构成颅盖骨的外板和内板(较外板薄,弧度又显著,当颅顶受暴力时,内板易发生骨折)。两板之间的松质、称为板障,内有静脉通过。
要的话去到:wenku.baidu./view/1ab7d9573c1ec5da50e270ba.去下载就行
怎样才能学好人体解剖学,学人体解剖有什么好的方法?
反复看书,反复看标本
反复看书,反复看标本
反复看书,反复看标本
反复看书,反复看标本
反复看书,反复看标本
反复看书,反复看标本
反复看书,反复看标本
反复看书,反复看标本
只能这样拉,如果要想帮助记忆就可以去看看什么口诀啊(:webanat.bokee./viewdiary.11272599.)上面有。
只能是这个样子拉。
复习人体解剖学的一些好的方法
关于复习,这里给你一些思路:
复习效率:
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启用“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体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复习方法:
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联络,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联络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
2、纠错整理:考试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物件,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3、思维导图复习:思维导图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影象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将知识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进行整理记忆,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识的脉络和重点,并且记得牢固。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辅助网站
:m21./health/yixue.HTM
还有这个!极品!详尽!
:edu.china-anatomy./
人体解剖学学什么
从课件上COPY下来的.- -|你看看..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第一章 头 部
第一节 概 述
1、境界与分割槽
2、表面解剖
2.1 体表标志
2.2 体表投影
第二节 面 部
1、面部浅层结构
1.1 面部面板及浅筋膜
1.2 面肌、面部血管及神经:面部血管的行程、分布及特点,面神经的分布,三叉神经末支出颅部位及分布
2、面侧区
2.1 腮腺咬肌区:腮腺咬肌筋膜,腮腺的位置和形态及穿经腮腺的结构,腮腺管。
2.2 面侧深区:上颌动脉和下颌神经的分布。
3、面部的间隙
第三节 颅 部
1、颅顶
1.1 额顶枕区:境界及层次
1.2 颞区:境界及层次
2、颅底内面:12对脑神经出颅部位,海绵窦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第二章 颈 部
第一节 概 述
1、境界与分割槽
2、表面解剖
第二节 颈部层次结构
1、浅层结构: 颈阔肌、浅静脉及皮神经的分布
2、颈筋膜的层次、附着及筋膜间隙交通关系
第三节 颈前区
1、 舌骨上区
1.1 颏下三角
1.2 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及其毗邻的血管、神经
2、舌骨下区
2.1 颈动脉三角:境界及内容
2.2 肌三角:甲状腺的位置、被膜、毗邻、固定装置,甲状腺的血管及喉的神经。甲状旁腺。气管及食管颈部的毗邻。
第四节 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
1、胸锁乳突肌区
1.1 境界
1.2 内容及毗邻
2、颈根部
2.1 境界
2.2 内容及毗邻
第五节 颈外侧区
1、枕三角
1.1 副神经的走行和分布
1.2 颈丛和臂丛的分支
2、 肩胛舌骨肌锁骨上三角
第六节 颈部淋巴
颈部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流注关系及临床意义
第三章 胸 部
第一节 概 述
1、境界与分割槽
2、表面解剖
第二节 胸 壁
1、浅层结构
1.1 面板、浅筋膜、浅血管及皮神经
1.2 乳房位置、形态结构及淋巴回流
2、深层结构
2.1 深筋膜及胸廓外肌层
2.2 肋间隙的构成
2.3 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及其临床意义,肋间血管、神经的排列位置及关系
第三节 膈
膈的毗邻关系,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裂孔的位置
第四节 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及其血管和神经,胸膜腔及胸膜窦,胸膜的体表投影
第五节 肺
1、位置和体表投影,肺门和肺根
2、肺叶和肺段
3、肺的血管和神经
第六节 纵隔
1、概述
1.1 纵隔的境界、位置与分割槽
1.2 纵隔侧面观
2、上纵隔
2.1 上腔静脉及其属支,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动脉韧带和动脉导管三角。
2.2 气管胸部和支气管
3、下纵隔
3.1 心包的组成,心包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3.2 心的位置和毗邻,心的血管和神经。
3.3 食管的血管、神经及毗邻,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行程及其与食管静脉的关系。胸导管和胸交感干的行程及毗邻。
3.4 纵隔间隙
第四章 腹 部
第一节 概 述
1、 境界与分割槽
2、 表面解剖
3、腹膜腔与腹腔脏器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1、 浅层结构
1.1 面板
1.2 浅筋膜:层次,浅血管及皮神经
2、深层结构:腹直肌及腹直肌鞘,三层扁肌及腱膜,腹壁深层血管及神经,腹股沟管的构成,腹股沟三角。
第三节 结肠上区
1、 胃
1.1 胃的毗邻和韧带
1.2 胃的血管和神经。
1.3 胃的淋巴
2、 十二指肠
2.1 十二指肠的分部和毗邻
2.2 十二指肠的血管和神经
2.3 十二指肠悬韧带。
3、 肝
3.1 肝的体表投影,肝蒂
3.2 肝的分叶与分段,肝的韧带。
3.3 肝的淋巴
4、 肝外胆道
4.1 肝外胆道的构成
4.2 胆囊三角、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4.3 胆总管的分段
5、胰
5.1 胰的位置及毗邻
5.2 胰的血管及神经
5.3 胰管与副胰管
6、脾
6.1 脾的位置、毗邻及体表投影
6.2 脾的血管和韧带
7、肝门静脉
第四节 结肠下区
1、 空肠及回肠
1.1 空、回肠位置、形态结构及肠系膜
1.2 空、回肠血管及神经
2、盲肠和阑尾:回盲部、阑尾根部体表投影、阑尾常见位置
2、 结肠
2.1 结肠分部、位置、毗邻及血液供应
2.2 结肠淋巴
第五节 腹膜后隙
1、 概述
2、 肾
2.1 肾的毗邻、肾蒂、肾被膜
2.2 肾的位置、肾门、肾窦
3、 输尿管
4、 肾上腺
5、 腹主动脉
6、 下腔静脉
7、 腰交感干
第五章 盆部与会阴
第一节 概述
1、 境界与分割槽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盆部
1、 骨盆整体观
2、 盆壁肌
3、 盆底肌与盆膈
4、 盆筋膜
5、 盆筋膜间隙
6、 盆部的血管和神经,盆部的淋巴
7、 盆腔脏器与腹膜
7.1 盆腔脏器的位置安排
7.2 盆腔腹膜的配布
7.3 直肠毗邻、血管及淋巴
7.4 膀胱、前列腺及精囊
7.5 子宫的毗邻及血管,子宫韧带及子宫附件
第三节 会阴
1、肛区:肛管及坐骨直肠窝
2、男性尿生殖区
3、女性尿生殖区
第六章 脊柱
第一节 概述
1、 境界与分割槽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层次结构
1、 浅层结构
2、 深筋膜
3、 肌层
4、 血管和神经
5、 椎管及内容物
第七章 上 肢
第一节 概 述
1、 境界与分割槽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肩 部
1、 腋区
1.1 腋窝的构成:顶、底、前、后壁层次,三边孔、四边孔的构成及穿行内容。
1.2 腋窝的内容:腋动脉的分段、分布及毗邻,腋静脉及臂丛,腋鞘和腋窝蜂窝组织,腋淋巴结。
2、 三角肌区及肩胛区
3、 肩胛动脉网
第三节 臂 部
1、 臂前区
1.1 浅层结构
1.2 深层结构:深筋膜和骨筋膜鞘,血管和神经。
2、 臂后区
2.1 浅层结构
2.2 深层结构:深筋膜和骨筋膜鞘,血管神经束。
第四节 肘 部
1、 肘前区
1.1 浅层结构
1.2 深层结构:肱二头肌腱膜,肘窝的境界和内容。
2、 肘后区
3、 肘关节动脉网
第五节 前臂部
1、 前臂前区
1.1 浅层结构
1.2 深层结构:深筋膜,前臂肌前群,血管神经束
2、 前臂后区
2.1 浅层结构
2.2 深层结构:深筋膜,前臂肌后群,骨间后血管神经束。
第六节 手 部
1、 手掌
2、 手背
3、 手指
第八章 下 肢
第一节 概 述
1、 境界与分割槽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臀 部
1、 境界
2、 浅层结构
3、 深层结构
3.1 深筋膜
3、2 臀肌
3.3 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结构
第三节 股 部
1、 股前内侧区
1.1 浅层结构:浅动脉及大隐静脉,浅淋巴结及皮神经。
1.2 深层结构:髂胫束及隐静脉裂孔,肌腔隙与血管腔隙,股三角的境界与内容,收肌管,股内侧区的血管和神经。
2、 股后区
1、 浅层结构
2、 深层结构
2.1 后骨筋膜鞘
2.2 坐骨神经
第四节 膝 部
1、 膝前区
2、 膝后区:膕窝的境界和内容
3、 膝关节动脉网
第五节 小腿部
1、 小腿前外侧区
1.1 浅层结构:浅静脉与皮神经
1.2 深层结构:胫前血管神经素数束,腓浅神经。
2、 小腿后区
2.1 浅层结构: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
2.2 深层结构:胫后血管神经束
第六节 踝与足部
三、学时分配
章 序 讲 授 内 容 理 论 学 时 实验、实习、
讨论学时
第 一 次 头部 (一) 1 3
第 二 次 头部 (二) 1 3
第 三 次 颈部 (一) 1 3
第 四 次 颈部 (二) 1 3
第 五 次 胸 壁 1 3
第 六 次 腋 窝 1 3
第 七 次 上 肢 1 3
第 八 次 胸 腔 1 3
第 九 次 腹前外侧壁 1 3
第 十 次 结 肠 上区 1 3
第 十 一 次 结 肠 下区 1 3
第 十 二 次 腹膜后隙及脊柱 1 3
第 十 三 次 盆部与会阴脊柱 1 3
第 十 四 次 下肢 (一) 1 3
第 十 五 次 下肢 (二) 1 3
怎样学习人体解剖学
先对这门课程的整体把握,你先看看总的章节,分为几部分,然后按照系统去学,主要看其系统经过的过程比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等,先拉主线,再慢慢扩充,这只是最开始的大体掌握,其次逐渐深入,看其毗邻位置关系,其结构成分,和想对应的功能关系,最后联络生活,病变及治疗办法,自己多到实验室去,实验才是最重要的!
人体解剖学
那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看你是什么专业吧,一般是没有的,最多让你摸摸骨头吧。
对的。跟腱约15cm,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外头)肌腱在足跟上方约15cm处融合形成。
解剖学姿势是下肢并拢,手掌与足尖向前。
人体解剖学是什么啊..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的确需要解剖尸体.尸体是死的.没什么可怕的.就是有些味道.泡在甲醛里太长时间的缘故.尸体绝对干净.甲醛可是消毒的
一点都不恐怖啊
我有时还在尸库旁边的自习室上自习呢
我是首都医科的
读护理是要上的.但要求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