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无精 精简介
精简介 精,是道教乃至整个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概念,也是道教经典和其他中国古籍经常使用的字词,其在汉语中的含义颇为多样,例如: 纯净的上等米,如《庄子‧人间世》言:「鼓䇲播精,可以食十人。」 精华,如《
精简介

精,是道教乃至整个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概念,也是道教经典和其他中国古籍经常使用的字词,其在汉语中的含义颇为多样,例如:
纯净的上等米,如《庄子‧人间世》言:「鼓䇲播精,可以食十人。」 精华,如《易•干》言:「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生成万物的灵气,如《老子》言:「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庄子‧在宥》又言:「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 精力、精神,如《庄子•刻意》言:「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 男子之精液,如《易系辞》言:「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神灵、鬼怪,如晋王嘉《拾遗记》〈前汉〉言:「勿轻万乘之尊,惑此精魅之物。」 作为生命之根本的「先天元精」,如元代王惟一《道法心传》言:「夫精者,乃先天之元精,为万物之母,得之则生,失之则死,故精住则气住,气注则神往,三者既住,我命在我不在于天。」《玉皇心印妙经》又言:「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称「精气」,如《管子•内业》言:「精也者,气之精者也。」《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又言:「夫精者,生之本也。」 炁液相交而出于膀胱之外者,如唐代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补精〉言:「炁液相交出于膀胱之外者,谓之精。」并认为五脏各有其精,其中肾为「精海」,「真精在肾,余精自还下田」。《钟吕传道集》〈论还丹〉又言:「真水真气合而成精,精在下田。」张伯端《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精从气说〉则言:「精实肾宫,而气融之,故随气而升阳为铅者,此也。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而元精产。」也正是由于「精」具有上述含义,所以重视生命的道教多用它来说明修炼养生功夫,如早期道经《太平经》曾以「精」为「三一」之一,认为精者受之于地,「重精」乃长寿之道。《玄门大论》又以精为「虚妙智慧之功」,《吐纳经》则说精为「血脉之川流」、「人之所由生」。内丹家们多将「精」作为炼丹的药物之一,并认为生命之源乃在于「精」,它的多少决定了人的生命状况,如《道枢》〈百问篇〉曾说精的功用是「化育生命」。内丹家将「精」划分为先天、后天两类,认为后天之精不能作为内炼药物,只有先天之精(元精)才能作为炼养的药物,如张伯端《金丹四百字》〈序〉言:「炼精者炼元精,非淫泆所感之精。」而在具体的炼丹实践中,「精」又有多种别号,如《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中就列有八十九种。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中国道教协会、苏州道教协会编:《道教大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 很赞哦!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