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
海裔:"旧邦新造"的历程:1911-1917年宪政史反思
文章探讨1911-1917年辛亥革命后的宪政史,分析主权连续性、政治正当性与政体形式,揭示法统分裂与军阀混战对民国的影响。
民国宪政 辛亥革命 旧邦新造 政治正当性 政体形式 法统分裂 -
谁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大?
文章探讨辛亥革命中谁的贡献最大,重点分析段祺瑞在清廷退位中的关键作用,对比孙中山等人的影响,揭示历史转折点的关键人物。
贡献 人物 辛亥革命 孙中山 段祺瑞 大 -
政权崩溃从沿海开始——谈报刊舆论对辛亥革命成功所起的作用 辛亥革命后总结清亡教训:清室亡实亡于上海
文章分析辛亥革命成功与上海报刊舆论的紧密关联,强调上海作为革命宣传基地的重要性,探讨报刊如何推动清室灭亡,体现舆论对革命成功的关键作用。
辛亥革命 上海报刊 舆论作用 革命宣传 报刊影响 清室灭亡 -
从电视剧《辛亥革命》创作看“告别革命论”
文章通过电视剧《辛亥革命》的创作,探讨‘告别革命论’的错误观点,强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革命对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性。
电视剧 分析 历史评价 辛亥革命 告别革命论 创作 -
党报评"穿越剧":遮蔽历史真实制造历史假象
党报评穿越剧,指出其遮蔽历史真实,制造历史假象。文章分析2011年电视剧创作,强调重大题材如辛亥革命、五星红旗等对历史真实再现的重要性。
辛亥革命 历史真实 五星红旗 党报评穿越剧 历史假象 电视剧创作 重大题材 -
断无明: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承中山之遗业
文章探讨毛泽东思想如何继承孙中山遗业,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影响,强调中国文明发展的独特性与历史脉络。
毛泽东思想 中国威胁论 辛亥革命 文明发展 历史脉络 中山遗业 -
《人民日报》2011年国庆社论走题了
文章指出《人民日报》2011年国庆社论偏离主题,重点讨论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关系,刻意淡化毛泽东及中共领导作用,引发对历史评价和写作意图的反思。
历史评价 辛亥革命 孙中山 新中国 人民日报国庆社论 走题分析 -
莫拿谬误当真理
文章围绕民族融合论与历史定位展开讨论,批评将谬误视为真理,强调血统与道统的重要性,反思辛亥革命与民族问题的定位,呼吁正确理解历史与民族认同。
辛亥革命 历史定位 遗老遗少 莫拿谬误当真理 民族融合论 殖民思维模式 -
看看某些知识分子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文章围绕晴朗李寒的朗诵诗展开,探讨知识分子在历史关键时刻的立场与选择,揭示其隐藏的政治意图与思想倾向,分析自由与民主的象征意义。
辛亥革命 知识分子立场 历史选择 自由与民主 朗诵诗分析 晴朗李寒 -
汪晖:革命、妥协与连续性的创制(上)
文章探讨辛亥革命与中国短二十世纪的开端,分析革命与妥协如何塑造民族国家的连续性,涉及帝国与国家关系、民族主义与宪政改革的互动。
民族国家 辛亥革命 汪晖 连续性 长二十世纪 帝国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