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
-
鲁宁:2006年的中国老百姓
2006年中国老百姓生活既有改善也有困境,收入增长但物价上涨,就业压力大,教育与医疗负担重,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凸显,政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但成效有限。
经济发展 社会矛盾 社会问题 收入差距 生活现状 2006年中国老百姓 -
笑多:私有化是造成严重社会问题的根源
文章指出私有化是导致社会问题的根源,通过对比毛泽东时代与现在社会治安状况,分析公有制与私有化对社会影响的差异,强调社会公平与保障的重要性。
私有化 腐败问题 社会问题 收入差距 根源分析 社会治安 -
高尚全新文:焦点不是收入差距而是权力市场化
文章聚焦权力市场化改革,指出改革成就显著但存在收入差距等问题。强调改革需关注权力市场化,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公平竞争环境,解决体制性障碍。
改革方向 体制改革 收入差距 公平竞争 政府职能 权力市场化 -
北京前9月人均节余1900元 20%家庭节余仅1.4元
北京前9月低收入家庭人均节余仅1.4元,收入与支出几乎持平,生活压力大。人均可支配收入7304元,消费支出6837.9元,消费倾向高。收入差距明显,低收入家庭面临较大困难。
收入差距 生活压力 人均收入 北京低收入家庭 节余数据 支出情况 -
顾可尾:评吴敬琏《收入差距过大的症结》一文的谬误
顾可尾批评吴敬琏关于收入差距分析存在谬误,指出其忽视历史责任与机会平等言论,强调经济学家应实事求是,避免文过饰非。
吴敬琏 基尼系数 收入差距 经济学争议 机会平等 顾可尾 -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苏州经济快速发展,但伴随市民贫困、收入差距及环境代价,质疑其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文章探讨苏州模式的双面性,分析其繁荣与贫困并存的现实。
民生问题 城市发展 收入差距 外资影响 苏州经济模式 只长骨头不长肉 -
朱卫华:吴敬琏学术心路的回归?
文章探讨吴敬琏对收入差距扩大的看法,认为社会已病态,需理性思考解决。强调经济学家应关注贫富分化根源,体现其学术回归与担当。
经济学家 吴敬琏 收入差距 贫富分化 社会病态 学术心路 -
提高知识分子和精英们的地位应该适可而止
文章指出知识分子地位提高需适可而止,过度提升引发社会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业压力增大等。强调精英待遇过高可能影响社会结构,呼吁平衡发展。
提高 社会问题 收入差距 教育资源 知识分子地位 精英待遇 -
批挂羊头卖狗肉的“反垄断”
文章批评以反垄断为名,实则针对下岗工人阶层,制造新的社会不公。揭示贫富差距背后的真实问题,揭露部分学者借题发挥,损害工人利益的实质。
国企改革 贫富差距 社会不公 下岗工人 收入差距 反垄断 -
失衡的社会,没有人是幸运者
文章探讨社会失衡现象,指出尽管经济快速发展,但人们幸福感并未同步提升,存在心理压力、收入差距、公务员困境等问题,反映社会各阶层的普遍焦虑与不满。
经济发展 收入差距 幸福感缺失 社会失衡 心理压力 公务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