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与实践
文/刑天
什么是真理呢?——       一条科学的理论。
为什么是科学的理论呢——   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
为什么要去检验它呢——    因为开始它只是被推导出的猜想。
它是怎样被推导的呢——    根据某种已被证明的定律,按照某种规律,进行推理,演绎。
我们为什么要先猜测呢——    因为出现了一些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所以只能靠猜测来解释——在不违反已知真理的条件下。
这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在哪里产生的呢——   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中产生 
 
   真理的来龙去脉我们大致讨论完了。
 
   现在我们要把真理的产生与形成再用另一种方式详述一遍
 
    我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这些现象开始可能只是偶然的出现,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可是这种偶然逐渐呈现某种规律性,我们开始重视它,准备解释它,可是根据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那么这意味着这些异常现象后面隐藏着过去没有发现的规律,于是我们提出某种猜想,但是这个猜想不能和现有定律相违背,新的猜想一定要覆盖已有的定律。
 
      可是,猜想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在实践中收集大量的原始资料,把这些资料根据属性归纳入不同的分类。
   归纳之后,开始对同类型的资料进行对比。
   在对比之后,会发现在千差万别的同类资料中,会出现一种共有的特征。而这个共有特征是过去没有观察到的。
   回头思考已知的各种规律,在已经掌握的理论当中,寻找与这种特征有关联的一切信息。此刻我们进入了分析过程
   如果在已有的理论中找到了某种和新特征的联系,立刻演绎,发挥,进行各种猜测。
   最后,一个新的学术猜想会逐渐形成
    猜想被建立之后,再去解释那些新的现象,但不仅仅能解释新的现象,它还必须符合已有的定律。如果猜想符合这两个条件,那么下一步,它就要被实践检验了。 
    过无数次严格的检验,大量的重复性试验,在对时间,地点,检验人员没有限制的条件下不断的重复这种检验,根据现象和猜想之间的差异,不断的对它修正,细化,最后,猜想最终和实践完美的吻合了。那么,猜想就成了科学的理论。 
    这时候,猜想就被确立为真理。
 
   要记住,已知的理论非常重要。因为新的理论总是脱胎于旧的理论。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来了,发现真理的第一步来自于社会实践,因为只有实践才会产生新的问题。确定真理的标准同样是社会实践,因为真理必须与实践相吻合,也就是说,它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在新的真理被确立之前,实践是真理之母。
 
      但是请注意,被确立为新真理的猜想却来自于已知的真理。
    猜想决不是胡思乱想,它是依据科学的思考与论证,所得出的新结论。
    简单的来说,猜想是这样形成的:
    旧的理论以新的现象为目标,一步一步的演绎与推理,因此,它的每一步都是以各种已知的理论为依据的。决不违反已知的各种理论,相反,以它们为自己的导向。
    新的理论决不是心血来潮得来的,它是各种真理的荟萃与集合,它脱胎于这样一种已知的理论:这个理论与新的现象最为接近。然后再根据所有与之相关联的理论,朝着目标挺进,当它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这条弯弯曲曲的道路,就是新的真理。
     假如说,新的现象表现为彼岸的目标,探索新的真理如同在黑夜寻找通往目标的道路,那么已知的真理就是我们手中的指南和电筒。
    
   所以,从发现真理的途径来说。
 
   已知的理论同样是真理之母。
 
   我们再来讨论实践
   什么是实践呢?——  我们每天从事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
   实践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怎样才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呢——     实行有目的的实践
    怎样才能做到有目的的实践呢?——     以某种理论为指导,制定科学的计划和目标,朝之实行。
    这种理论又是什么呢,这种计划的依据是什么呢?
    ——真理
   这种有目的的实践最终导致什么结果呢?
  ——人类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会产生新的现象
   那么新现象的最终结果又会是什么呢?
   ——发现新的真理
 
   我们可以用另外的方式表述如下:
   为了我们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实行有计划的实践,而这种有计划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为导向。
   因而,从实践的方式来看。
   真理是实践的指南
 
   现在,真理与实践的关系很清晰了。
   人类活动首先要真理作为指南,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真理,被深化的真理又能导致更高级的实践活动,依次循环交替,使我们的社会活动和认知能力不断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我们要再次重复真理的概念。
   真理是从社会活动中产生的,被社会实践检验过的,同时能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
 
   因此,既然一条理论已经被实践证明是真理,那么它的下一个使命是什么?
————指导社会实践。 
  探索真理的目的,除了用它来指导实践活动,从来就没有别的意义。
 
   现在,请看下一个命题是否合乎逻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如果这句话用在一般的言论场合,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极其荒谬——因为学术观点要经得起推敲。
 
   我们在这里决不是做什么无聊的文字游戏,而是在深层次的讨论哲学问题。
   这个命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当今中国的一切荒谬现象都产生于这个命题
 
    既然是真理,它必然已经被实践检验过。
    如果还需要被检验,那么它就不能被认为是真理。而只是一个有待于检验的猜想。
 
    如果我们已经承认了一个理论是真理,可同时又要继续用实践来检验,那么,我们就陷入了一个永远也逃不出去的逻辑悖论。
     我们在思想上承认了一个理论是真理,可是我们的行动又在否认它—因为我们还要继续检验它。
   于是我们永远在找到真理的时候又抛弃它,抛弃后又去寻找它。
     一个小狗为什么总在原地不动呢,因为它在追着自己的尾巴打转。
    中国当今的思想界就像这条追着尾巴打转的小狗。
    为什么我们现在如此迷茫,因为在我们已经把真理捧到手的时候,又开始怀疑它,于是检验它是否是真理,等我们认定它的确是真理的时候,又开始怀疑它,然后再重复荒谬的举动。
 
   既然我们已经认定了一条真理,就应该立刻用它来照亮前进的道路。 
   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的真理,不能再继续失去。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荒唐?
  因为我们把这伪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当作了真理。
 
   这句话永远把真理踩在实践的脚下,真理成了实践的尾巴。
 
   把真理踩在脚下,那么实践也就成了漫无目的的尝试,感性认识占据了思想的宝座。
 
   感性代替了理性,莽撞代替了深思。
 
   但是,正如假国王篡夺了王权的宝座,必然招回哈姆雷特王子。
   真理戴上真理的皇冠,必然会唤来叛逆的猛士。
 
   重树理性的威仪,统驭感性的躁动,是当代猛士的历史使命。
 
    实践永远是检验理论是否是真理的标准。
    既然被确认是真理,它就应该是实践的指南,而不是继续被当作检验的对象。
 
    如果总是把“摸着石头过河”当作寻找真理的方法,那么我们永远是那条在原地兜圈子的小狗。
    如果不用真理来照亮实践的道路,我们永远只能在此岸的必然王国里徘徊,永远只是眼睁睁的看着我们渴望的彼岸——
自由王国
    可是却永远无法走进它。
原文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fed9f40100jh2d.html
                                            
                            相关文章
                            
                                - 真理之路
- “唯一标准”乃现代特洛伊木马计
- 毛主席,您在哪里?
-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两大误区
- 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关于真理的阶级性实践性和检验标准
- 反思两个口号:“唯一”与“第一”
- 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那个绝顶重要的“实践标准”现在怎么一个字也不提了
- 1980年代精神堕落是如何开始的——兼谈雷锋精神在网络复活
- 用“棘刺刻猴”检验“唯一标准”
- 和尚:从“杨佳袭警”看“唯一标准”的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