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学习《矛盾论》】⑤¹

火烧 2025-01-19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围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展开,重点解析矛盾双方如何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和转化,强调矛盾双方互为存在前提及转化过程中的质变特征。

  学习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¹

  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毛主席说:“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 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简言之,在一定条件下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就是同一性的两种情形。如何理解呢?

  第一种情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矛盾双方既然是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为什么又说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呢?比如,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根本对立的,难道无产阶级还依赖于资产阶级,愿意受他剥削吗?当然不是,这里说的互相依存,互相依赖,决不是什么“共同要求”、“合则两利”,而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所谓互为存在的前提, 是指矛盾双方的内容特点是彼此规定的。换句话说,一方的内容特点只有在同对方的联系中才能存在,比如,没有无产阶级的被剥削,就无所谓资产阶级的剥削,没有资产阶级的剥削,也就无所谓无产阶级的被剥削,矛盾双方是互相规定,互为存在前提的。是不是任何不同的东西之间都有互相依存的同一性呢?战争与和平有互相依存的同一性,而战争与石头之间就没有这种同一性。这就是说,互相依存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无此一定条件,就不能成为矛盾、不能共居”。矛盾双方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的。比如,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互相依存是以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为条件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互相依存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为条件的。

  第二种情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毛主席说:“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 怎样理解呢?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和向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包括两方面的意思:第一,地位的转化,主要方面转化为次要方面,次要方面转化为主要方面。第二,内容特点的转化, 转化前具有某种性质,转化后失去某种性质,或转化前没有某种性质,转化后具备了某种性质。比如,实行土地革命之后,“拥有土地的地主阶级转化为失掉土地的阶级,而曾经是失掉土地的农民却转化为取土地的小私有者。”地位的转化与内容特点的转化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同时发生的。由于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因此,主要方面转化不是量变,而是质变。

  矛盾的转化是普遍的、必然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转化有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是前进、发展,表现为新东西的产生和旧东西的死亡。一种是暂时的倒退,是指新的方面转化为主要方面之后,又被旧的方面战胜了,比如资本主义复辟!不管新旧斗争如何曲折复杂,从总的趋势和最终结局来看,新事物总要通过转化克服旧事物。没有转化就没有发展,没有转化就没有新陈代谢。因此,同一性的两种情形中,“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的事物的互相转化。”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促进派,就是要做革命的转化工作,尽力促使事物向有利于革命的方向转化,尽量防止事物向不利于革命的方向逆转。

  矛盾双方怎样才能互相转化呢?毛主席说:“矛盾着的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的双方都不会转化。”首先要明确转化是斗争的结果,没有斗争就谈不到转化。事实正是这样,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资本主义怎么能转化为社会主义呢?!列宁说:“离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就是空话或者幼雅的幻想。”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绝对的、贯串始终的。是不是矛盾双方一斗,就发生转化呢?不是。必须斗到一定程度,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互相转化的条件是什么呢?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是互相转化的内部条件。具备了这个条件,原来次要的方面才可能上升为主要的方面,发生地位的转化。促进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的外因就是转化的外部条件,比如,国际革命力量对一国革命的援助和支持。

  研究转化的条件,是辩证唯物论者的一个重要任务。离开一定的客观条件来谈对立面的互相转化,就是离开了唯物论的原则来讲辩证法,就会把辩证法歪曲成颠倒黑白的诡辩论。抹煞转化的条件,是修正主义者常用的诡辩手法!例如,修正主义者把资本主义国家里的那种国家资本主义,硬说成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东西,以便他们鼓吹资本主义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其实,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资本主义垄断企业根本没有转化为社会主义企业的条件。只有工人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在政治上压倒资产阶级之后,才能变资本主义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必须指出,抹煞条件的“转化”,决不是现实的转化,只能是主观幻想的变化,鬼狐变人式的转化。修正主义就是用这种幻想的转化欺骗群众,妄图引诱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离开革命的道路,放弃革命斗争,以实现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目的。

  什么是斗争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对立”、“极不同一”,就是矛盾双方你反对我,我反对你,你压我,我压你的互相否定的趋向。这里说的“斗争”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哲学范畴。它概括自然、社会、思维,适用于过去、现在、未来,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与概括性。在社会领域中,它包括敌我之间的冲突对抗,又包括人民内部矛盾的讨论和批评;既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城乡之间的对立,又包括社会主义国家里工业与农业的互相促进关系。在自然界中,不仅包括猫吃老鼠的关系,也包括作用与反作用,阳电和阴电,化合与分解,同化与异化等等。不能对斗争做狭隘的理解,把斗争的一种形式或几种形式误认为是斗争的全部形式。如果一提到斗争就只想到战争或敌我斗争,把其他形式的斗争一概排斥在外,这样就不能始终坚持“一分为二”,就要违背唯物辩证法。

  斗争性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可调和性。具体表现在:第一,斗争是不断进行的,贯串到底的;第二,斗争的结果,必然导致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不是什么彼此和解,均衡相处。敌我斗争是如此,人民内部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矛盾斗争也是这样,只能明辩是非,坚持真理,改正错误,不能是非混淆,合二而一!同志之间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有时不是一种意见克服另一种意见,而是综合为第三种意见,这难道是矛盾双方的调和吗?不是。这是由于争论双方原来都有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经过争论彼此吸取了对方正确的认识,克服了自己错误的认识,互相取长补短,才综合为第三种意见。可见,不是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调和,而是正确认识克服了错误认识,坚持真理,改正错误。

  在革命队伍的内部,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反对自由主义的庸俗作风。我们说批评要注意政治,要着重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不要纠结在小事情上。这并不是说小事情没有矛盾,或小事情的矛盾斗争可以调和,而只是把小事情上的矛盾放到次要的从属的地位去处理,以免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小的缺点方面而忘记革命的政治任务。小事情上也是有是非界限的,不能够完全忽视的。总之,一切矛盾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有对抗和非对抗的不同,没有可以调和和不可调和的区别。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就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非对抗性矛盾,也同任何其他矛盾一样,只能通过斗争达到解决,绝不能调和。比如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团结统一,是在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达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工农联盟的巩固,是在不断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等矛盾的基础上达到的。任何时候企图调和矛盾,都是极其错误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