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矛盾论》】③
学习矛盾的特殊性
任何矛盾都是具体的,都有它独特的内容和具体的表现形式,自然界的矛盾不同于社会的矛盾,敌我矛盾不同于人民内部矛盾,所谓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矛盾的各自特点, 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要弄清事物的特点,划清不同事物的界线。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中,不同科学部门的划分就是以研究对象的特殊矛盾为根据的。矛盾的具体特点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依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而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有什么意义呢?毛主席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认识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弄清矛盾的性质,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做好革命工作,搞好科学研究。比如,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去解决。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民族革命战争去解决。我们平常所说:“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讲的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
马列毛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把马列毛主义运用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找到普遍规律在具体事物中的具体表现,才能正确地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使马列毛主义的普遍真理成为行动的指南,不致变成脱离实际的教条。也只有这样,在进一步分析具体事物的过程中,普遍真理才能得到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发展,“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的和僵死的东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怎样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呢?毛主席指出了以下五个方面:
(1)各个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与社会运动)都带特殊性;
(2)每一种物质运动形式在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矛盾(例如,人类社会发展长途中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
(3)每个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各个方面(例如,社会主义社会中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4)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例如,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以前和以后不同阶段的矛盾)都带有特殊性;
(5)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个方面(例如,当时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的两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毛主席讲的五个方面,对如何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作了系统的全面的阐述,有力地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发展了唯物辩证法。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都属于一定的运动形态、过程和阶段。从包含的内容来看,简单的过程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复杂的事物是由许多矛盾组成的。因此,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时,一方面要发展地看问题,从运动形态到过程,从过程到阶段,逐步分析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这就是五个方面中(1)、(2)、(4)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全面地看问题,全面地分析事物包含的各个矛盾,各个矛盾中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方面、各个矛盾的相互关系,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在矛盾的总体上、矛盾的相互联结上掌握其特殊性。这就是五个方面中(3)、(5) 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来研究具体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现象,深入地掌握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当年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教导我们:“到一个单位去了解情况,要了解运动的全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现在怎样,群众是怎么搞的,领导是怎么搞的,发生过一些什么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们的认识有什么发展,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一指示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如何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的辩证法。
要做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就必须反对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请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问题,不知道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问题,而是用唯心主义的观点去看问题,不是根据对客观事物的矛盾分析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来决定取舍,这样,当然不能弄清事物间的差别。表面性是不触及事物矛盾的本质,不分析事物的性质及此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这样,当然不能认识事物内部矛盾各方面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只见局部,不见全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就必然不能认识事物矛盾的特点。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作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 我们研究任何事物,必须全面地研究它的一切方面,考虑到一切可能,既考虑到好的可能,又考虑到坏的可能,在各种可能中争取最好的可能。只有这样,我们的认识才是符合事实的、正确的、生动的。毛主席分析任何问题时,都对矛盾作全面性的考察,反对任何片面性。毛主席提出的两点论,就是要求防止片面性的观点,要求全面地看问题。
总之,分析矛盾特殊性的基本精神是,要找差别、划界线,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从大的范围到小的范围,逐步分析,层层深入;忌带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如何呢?毛主席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比如,在旧社会里,广大的工人、贫下中农受到的苦难各有不同,有的被逼得家破人亡,有的被折磨成终身残废,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但是在个性中都包含着受剥削被压迫这个共性,都有一本血泪账。)所以说,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通过个性而存在。为什么这样呢?
第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个别的、特殊的,如这个工厂那个工厂,这个学校那个学校,这个人那个人,等等。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在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平常所谓相同是指十分相近,是指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决没有完全相同。因此共性不能以“普遍的形式”单独存在着。共性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人的头脑中想象出来的。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不能脱离个性。
第二,任何个别事物都不是绝对孤立的,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中的一个环节,一类事物中的一个。因此,不同事物之中也包含着相同,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总之,“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个性包含共性的关系,不是平行并列的关系,也不是什么全局与局部,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认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地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是极其重要的。毛主席说:“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为什么是精髓呢?
第一,任何矛盾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结,都存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第二,认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地说,由于个性中包含着共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我们在认识矛盾时,以马列毛主义的普遍真理为指导,就能方向明,决心大,方法对,对具体现象能够深刻地感觉它,分析它。比如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当前的形势和斗争,就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不被某些假象所迷惑。因为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只能通过个性而存在,所以,在认识矛盾时,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认识普遍性在具体矛盾中的具体表现,了解当前斗争的新形势、新动向、新特点。这样,对矛盾的认识既是深刻的又是具体的,从而达到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
解决矛盾也是如此,以马列毛主义的普遍真理为指导,就有正确的方针和方法,可以避免犯方向性、原则性的错误,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比如在处理同志之间的意见分歧问题时,以毛主席提出的“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为指导,就可以避免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分歧的实质,找到产生分歧的原因,对症下药,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帮助,这样就能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使矛盾得到正确的解决。
认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我们所说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事当前先定向,具体分析不能丢”,等等,都是关于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按照这个原理办事就能正确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坚持唯物辩证法;违背了这个原理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抛弃了辩证法,就会走到邪路上去。修正主义与教条主义的哲学基础都是形而上学的,都是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相互关系!教条主义者“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他们把一般真理看成是凭空出现的东西,把它变成为人们所不能够捉摸的纯粹抽象的公式”,“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现代修正主义则借口时代的特点、民族的特点和情况的变化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这也是把共性与个性形而上学地割裂开来,他们妄图用这种拙劣的诡辩论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反对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同志们,我们要始终坚持把马列毛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世界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运用马列毛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国际国内的阶级关系进行具体分析,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中做出科学的总结,以便正确地提出我们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更好的继承、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