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邋遢道人:迟福林、宋晓梧等先生又在忽悠政府和老百姓

火烧 2010-12-05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批评迟福林、宋晓梧等人提出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应达50%的建议,质疑其计算方式和数据逻辑,指出实际劳动报酬增长远超建议,但统计局数据显示比重仍在下降,引发对收入分配改革的争议。

迟福林、宋晓梧等先生又在忽悠政府和老百姓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昨天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论坛上论证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仅为35%,最近10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9%。他表示,考虑到通胀的因素,劳动者的报酬应该不低于10%。通过制定约束性的指标,使得“十二五”末,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有望达到5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则指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但不是靠层层落实行政指令,而应完善经济体系。”  

   

中国劳动者报酬持续下降已经10年,非主流学者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起码贫道早在去年就详细分析了居民消费占GDP比例和劳动者报酬占GDP下降的情况,并且与国外数字进行了比较。最近,当中央也意识到这些数字有些不好看,指出要在新的五年计划中进行扭转。主流们在今年年初不断论证中国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并不低,收入分配差距并不大。到现在看到抗不过中央,就来忽悠政府和老百姓了。  

   

迟福林先生的算法真的很有意思:某甲部分占整体的35%,整体每年增长9%,某甲部分也每年增长9%(说是10%,假定物价指数仅为1%,实际为9%),则5年后某甲占整体比重为50%。 不知道迟福林先生的计算方法是从哪本算术书上学来的。这等于在说迟福林同学上初一时嘴的宽度大约是脸的35%。在发育期,迟同学的脸每年扩大9%,嘴也扩大9%,等上到高二,迟同学的嘴占了半个脸,这要等到高中毕业,迟同学的脸上不就剩个嘴了!

  

实际上,2007年中国消费品价格指数从来没低于4%,收入增长10%,实际增长也就是6%左右。收入分配年增长10%,GDP增长9%,物价增长4%,最后是什么结果很清楚,除了让迟同学来计算。  

   

职工劳动报酬年增长10%,这件事儿国家统计局早就完成了。下面是国家统计年鉴这些年城镇单位(指在在城镇的企业,农民工大部分也在这里)劳动报酬增长指数。  

   

////////综合//国有/集体/其他  

2005//17.1//11.1//3.4//30.3  

2006//17.6//11.3//8.5//26.0  

2007//21.5//11.0//12.6//24.8  

2008//19.7//11.7//8.6//25.0  

   

按统计局数字,这些年城镇单位工资增长幅度是很大的,大约年均增长19%,是GDP增长率的两倍。远远超出了迟同学给中央建议的的10%。 因此,迟同学的任务早就实现了。这几年劳动报酬增长速度是GDP的两倍,按理说劳动报酬占收入法计算的GDP比重应该大幅扩大,但是,统计局在这个栏目中劳的分配占GDP比重是在下降。如果按照迟同学的建议,GDP还增长9%,劳动报酬增长下降到10%,只有前三年的一半,到十二五结束后,恐怕这个数字都不能看了!  

   

迟同学可能辩解说:我说的是平均工资,你说的是工资总额。工资总额中有新增就业的工资。  

   

迟同学如果这样说,那就外行了。因为劳动报酬占GDP总额比重计算报酬总额而不是平均工资。就算平均工资,照样是十一五就实现了迟同学的目标。下面是这几年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数字。  

   

2005:14.3%  

2006:14.6%  

2007:18.5%  

2008:16.9%  

   

没有一年低于迟同学的指标。贫道真不清楚,究竟是统计局数字搞得有点乱,还是迟同学的脑子有点乱,或者是他们都有点乱。  

   

宋晓梧先生说的话,也有忽悠中央和老百姓的嫌疑。  

   

宋同学说,提高劳动者报酬不能靠“层层落实行政指令,而应完善经济体系”。但是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系没有说。不过按照计划经济本身被指责具备“行政指令”的特征来看,宋同学的意思是要按市场经济规则办。  

   

前几天乌有之乡安排的呱呱讲座时贫道就对“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表示悲观。提高劳动者报酬,意味着提高职工工资的速度大于GDP增长速度。你见过一个私企和外企的老板给他们的工人工资每年增长10%以上吗?如果没见过,那么靠什么手段才能让老板们给工人每年涨10%以上的工资呢?  

   

老板的良心?老板怎么会有良心?有良心怎么能当好老板?给职工增加工资,老板就少拿利润,一点“双赢”、“共赢”的可能性都没有。老板就是以利润多少为价值判断的,现在公开的道理是:不会赚钱的老板不是好老板。  

   

国家立法?不现实。适合各种行业各种所有制单位的经营情况和利润分配的指标谁来定?况且还有国际市场呢。而且即使国家规定每个企业职工分配比例,硬性给工人涨工资,也很难实现。因为地方行政部门肯定与资方站在一个立场上——他们怕老板跑了。  

   

现在不像以前那样主体是国有集体企业,国家说涨工资,一个指令下去就涨了,想多大幅度就能实现多大幅度。现在国企本来就不多,而且目前大家还吵吵着国企工资高了。也就是说,即使国家真的要“层层落实行政指令”,也没有着力点,效果也不明显。除了国家把地方劳动者报酬占经济比重作为考核干部第一指标才有点可能。可宋同学连这也不同意。  

   

因此,贫道一直想不通靠现有体制怎么给工人涨工资。也许是贫道智力不够,阅历不足。  

相关文章

  • “吊丝”一词爆红网络 彰显社会分层后的集体焦虑
  • 是哪一家的“政府行为”?——武汉“黑监狱”控告团第8号公告
  • 汪洋“蛋糕论”被误解了吗?——一个青年学子对“蛋糕”的认识
  • 周新城:关于两极分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 是“穷怕了”还是资改的罪孽
  • 潘毅:改革的十字路口:转向社会经济
  •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续6)
  • 普华永道美女硕士猝死,暴露私营经济严重的剥削性
  • 批判摒弃私有化才是真正的反腐败、争民主、求自由
  • 委员长的“五个不搞”,关键是“不搞私有化”
  • 忠言:企图将弱势的农民矮化固化才是真正悲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