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小岗村之路只能把农民引向资本主义的邪路

火烧 2009-11-20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指出小岗村单干政策引导农民走向资本主义,与南街村、华西村集体化道路形成对比,强调社会主义改造对小生产者的教育与改造作用。

小岗村之路只能把农民引向资本主义的邪路

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阶级对更强大的敌人,对资产阶级进行的最奋勇和最无情的战争,资产阶级的反抗,因为自己被推翻(哪怕是在一个国家内)而凶猛十倍。它的强大不仅在于国际资本的力量,不仅在于它的各种国际联系牢固有力,而且还在于习惯的力量,小生产的力量。因为,可惜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小生产,而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由于这一切原因,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不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拼命的、殊死的战争,不进行需要坚持不懈、纪律严明、坚韧不拔和意志统一的战争,便不能战胜资产阶级。”

列宁的论述告诉我们,无产阶级专政不仅要镇压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的反抗,而且要教育和改造小生产者,这是战胜资产阶级的一个必要条件。

小生产是一种小商品生产,也叫简单商品生产。它是个体农民和小手工业劳动者分散经验的生产。小生产者用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料,依靠自己的劳动,生产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外的少量的产品,作为商品拿到市场上出售。在资本主义社会,他们由于生产条件不同在竞争中不断发生两极分化,大多数破产,沦为无产者;少数人发财,成为资本家。小生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其阶级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是站在十字路口的个体生产者。作为劳动者,他们仇视地主资产阶级对他们的剥削压迫,同情并可以参加工人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但他们又是小私有者和小商品出售者,长期养成了牢固的私有观念,特别是一部分较为富裕的小生产者,信奉赵公元帅,总想发财。因此,他们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

我国解放前,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生产资料私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个体农民变成了社会主义集体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他们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在私有经济残余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农民还不可避免地保留着原来小生产的某些固有的特点,特别是一部分农民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所以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不断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成立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则是为此而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

实践证明,当今的南街村、华西村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走集体化道路是教育和改造小生产者的有效途径。而实行单干后的小岗村之路,其实质是对小生产的解放,也是对农民私有观念的解放,只能把农民引向资本主义的邪路。现实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关文章

  • 小岗村究竟存不存在那个红手印契约?
  • 老田:质疑小岗村“分田密约”并展望中国农业的未来(旧文加证据重贴)
  •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反思
  • 孔庆东:幸福的集体村
  • 小岗村不是出路 需要用集体经济激活村庄治理热情
  • 我所亲身经历的毛时代的集体农村
  • “要吃米找xx”是某些文人的凭空捏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