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自律:超越自由主义的畜化
追寻自律:超越自由主义的畜化
  ——《普世金匮》(139-140)
  作者:王世保
一三九
自律是一个社会个体能够进行自我控制的存在状态,自控的主体在这种存在状态之下能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当下的反省和调控。
自律既有自控的主体针对社会规定的强制性秩序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的被动调整,也有通过对完善人性的追求去进行的主动约束。前者是消极的自律,是自律的底限;后者则是积极的自律,是自律的进一步拓展。
自律的基础是人性的自醒,达成于人性的自为。自律是人之为人成熟的标志,一个社会个体一旦达成于自律的存在状态,其内在的意志就可以独立于外在的影响,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保持着人性的光辉。
非人类的动物是缺少反思和自律的,它们除了有着在本能反应的情况下可以自觉地避免对于自己不利的行为而进行的消极自律之外,缺乏为了某个更高的存在状态而进行的积极自律。
积极自律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智慧的一种体现。
一四零
  自律始于自省,终于慎独。
  自省本是一种主体的有意识行为,也就是行为主体能够在自我意识里对自己的言行保持着审视的态度,考量哪些行为符合既定的道德标准,哪些不符合以便在以后的言行之中进行纠正。
  一个行为主体如果能够在自我意识里保持经常性的道德自省,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做到自己的意志以及外在的言行与既定的道德标准保持一致,这样的存在状态就是慎独的境界。慎独的行为主体能够在没有任何外在的强制和监督之下,始终能够保持一种自如的道德状态。
  从自省到慎独,是一个长期的修身养性的过程。这个过程靠的就是行为主体对完善人性的追求,如果没有这个积极的向上的动力,它是不可能完成的。
  一个自律的社会,必然是一种追求人性完善的社会。它指向的是人类自身的存在状态,是人本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的,不是个人主义的。
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有民主、自由和平等
  ——《普世金匮》(138)
  作者:王世保
  
一三八
  权利的本质是个人的原欲在社会中的理性诉求,其内核是非理性的本能原欲。权利的诉求就是原欲自我满足的理性预期,一个社会个体获得的权利越多,其满足自己原欲的能力也就越强,其在社会中的活动也就越少限制,行为也就越自由。因此,每一个社会个体原欲满足的能力决定了其在社会网络中活动的自由限度。在自由、民主与平等三个资本主义核心价值元素中,民主是对直接参与国家政治权利的理性诉求,平等则是对社会公平分配权利的理性诉求。
  原欲的满足需要一定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其中自然资源是终极性的目标,而社会资源更多是获得自然资源的手段。社会资源有权力和人际关系等,一个社会个体可以通过社会资源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就是那些能够满足原欲的自然物或者已经按着人类意志加工过的原料以及物品。在这两种资源中,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是相互依存的,人们可以通过自然资源获取社会资源,同样也可以通过社会资源获取自然资源。既然资源是满足原欲的主要对象,那么资源占有量越多,满足原欲的能力也就越强,进而获得的权利也就越多。这就是说一个人享有的社会性权利多少,决定于其占有的资源的多少。
  在资本主义社会,为了实现资本的最大限度增殖,推行的自由竞争和规模化经济导致大量的自然资源被少数人所占有,这部分占有者就是资产阶级;而那些丧失资源或者资源占有量极少的大多数民众就是无产阶级。此外,资产阶级通过占有大量的自然资源继而直接占有或者间接控制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既然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权利是由其占有或者支配的资源量的多少来决定的,那么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当绝大部分资源都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里时,广大无产者所能支配的资源估计就是它自己的身体和依靠出卖劳动力而获得微薄的工资和家产了。
  于是,占有绝大多数资源的资产阶级不仅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绝对支配权去奴役广大无产阶级,而且也通过它们占有的自然资源间接地掌控着社会资源,玩弄民主选举的政治游戏。于是,自由、民主和平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只能成为拥有少量权利的广大无产阶级的一种奢望,他们唯有成为资产阶级队伍中新的一员才能把这些“普世价值”据为己有。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