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打破美欧标准是中国大飞机成败关键之一

火烧 2008-05-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中国大飞机发展面临的挑战,强调打破美欧认证标准是关键,同时指出中国市场的优势和科技能力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中国决定要造大飞机了,那么目前看起来对于空巴对波音战神应该还不会什么大的影响,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利基还有一些什么样的看法?凤凰卫视《金石财经》评论员石齐平进行相关解读,以下为文字实录:

石齐平:大飞机简单定义就是100吨以上的,那么如果是客机的话就是150座以上的,那么这就是大飞机。中国曾经在80年代首尝试过,但没有能够成功。那么现在就是下了最大决心,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重要的含义。一、当然是经济上的考虑,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客机的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比如我们都注意到一下班都是空客或者是国营,这是一个大买家,说明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

那么第二个当然是国防,因为这个大飞机也包括了大的运输机在内,所以它同时兼顾着经济跟国防,民生跟国防。

第三就是,它肯定会带动相关科技产业的发展,但是要发展这个大飞机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在过去多少国家尝试过,前苏联尝试过,日本尝试过,德国尝试过,荷兰尝试过哪怕就是印尼的苏哈托也尝试过。但是都没有能够成功原因很多,有的是科技方面的,还有一个就是美国跟欧洲控制了所谓的这个安全的一个标准,他给不给你证。

那么所以对中国来讲,既然决定要走这条路,显然也要面对同样类似的挑战,包括科技、材料、科学等等,但中国有一个很好的利基,总的来讲中国科技还是蛮强的,经济能力也是很强的。

最大的一个利基就是,中国本身的一个市场。所以怎么样能够打破美国跟欧洲的在这个飞机认证核发的这个标准上,我觉得这是中国大飞机发展成败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之一。

凤凰财经专稿

相关文章

  • 再回首:中国六七十年代的灯塔导航卫星工程
  • 是中国洋奴葬送了“运十”大飞机
  • 运10杂记之一:不光民航一家是汉奸
  • 大飞机--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
  • 仅“运十”下马,致中国每年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和1200万个就业岗位
  • 大飞机的回归--胡锦涛视察上海飞机制造厂
  • 文革后国防工业部分项目下马清单
  • 从大飞机问题看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 云淡水暖:看80年代初关于“运十”的新闻
  • 颇具“山寨精神”的ARJ21与C919大飞机
  • 毛泽东逝世后下马的尖端军工项目(旧文)
  • 毁灭“运十”是从1979年开始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