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徐亮:以劣质的人道主义从意识形态彻底和平演变中国

火烧 2008-09-02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批评人道主义被用作和平演变中国的思想工具,强调其意识形态本质,揭露其作为利益集团私货的虚伪性,呼吁警惕劣质人道主义对国家价值观的侵蚀。

以劣质的人道主义从意识形态彻底和平演变中国

——2008年17期《求是》杂志 邓朴方 先生“共圆心中的同一个梦想”中人道主义思想商榷

20080901

    如果是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人,他不能否定简单的事实;如果他真的愿意把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他不能把少数人的见解强加于多数人的头上,以公共的价值理念偷运少数人的私货;如果他真的想创造新的思想,他也不能通过否定社会通过公理建立起来的基本常识来达到。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基本的思想正义感的表现,也是真理自身的体现。

你不能说,我已经喝过了哲学的庆功宴,结果第二天你告诉我你从来都没有喝过这样的庆功宴。

你更不能看着鹿说它是马。正如人类吃过河豚肉,祖先死亡积累起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千万不能弄破河豚胆,一旦弄破胆就会使美味变为毒药一样。

为什么总是忽视这样的事实,仅仅因为个人利益和曾经遭遇到的苦难,就使黄金变大粪,白银变狗屎?

我不是说,既然主张博爱的人道主义貌似给予了我们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和不遭受警察毒打的生存条件,还得了便宜卖乖地说:既然我得了博爱的便宜,就别责备博爱的精神价值。即使这个博爱已经偷偷瞒天过海,成了一些利益集团的私货。即使它与我的根本利益不一致,但是只要我短暂地得到了一点点的好处,我就闭口不言。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那就是“黄金变大粪,白银变狗屎”。

《求是》杂志,2008年11期刊登了 邓朴方 先生“共圆心中的同一个梦想”的文章,其副标题是“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办好北京残奥会”。除了偶尔提到社会主义和谐思想以示不脱离河流的主要航道以外,罗列残疾人运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以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 “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几个字了。

事情是“办残奥会”,指导思想是“人道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就是“共圆心中的同一个梦想”。

这就是题目和副标题告诉我们的简单思想。指导思想当然不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民族精神价值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玄妙的“人道主义”。当然,文章认为我国的人道主义不够,因此文章的意思是将人道主义进行“弘扬”。因为残疾人奥运会的主题就是“歌唱生命的创造力、人性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第7页)。简直是三叩首、再四顶礼膜拜的姿态,将所谓“生命的创造力、人性和伟大的人道主义”如同跪倒在女孩的石榴裙一样,磕头供奉起了虚假的图腾。

1、越是强调人性和人道主义的无阶级性,就越是体现了人性和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  

关于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人性观,马克思主义早有基本的认定,那就是没有无阶级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这样的理论即使在我国八十年代的大讨论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可以说,人性和人道主义是有阶级性的,这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教育体系的基本理论共识。

如果土匪杀了你的父母,抢了你的粮食,烧了你的房屋,奸淫了你的妻女,结果你还说,应该对他们实行同等待遇的人道主义,那么我只能觉得你疯了;

如果日本兵在30年代屠杀了三十多万的南京市民,占领了中国的土地,结果让你拿起枪来打击日本人的时候,你却说,我不想杀人。因为我有人道主义思想。

这是极端的案例。不极端的是一种所谓广泛的人道主义。即认为有普遍的人道主义价值,革命的无产阶级人道主义只是狭隘的。

毛泽东同志强调“救死扶伤,弘扬革命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限制在本阶级和几个劳动阶级内部的同志般的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上。

但是现在,对于敌对阶级,却有人也举起了人道主义的旗帜,就证明了他们投降于敌人,与敌对阶级同流合污的本质。

资本的人道主义是狭隘的和别有用心的。其目的是通过精神麻醉解除劳动人民的武装。对于小资而言,他们不过指望资本稍微放松一些对工人、农民的压迫而已,从而以人道主义强调跨阶级,跨越阶级利益冲突的调和观缓解资本社会积累起来的巨大矛盾和冲突。

因此,所谓无阶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正是在本质上是有阶级性的。在貌似人类普遍的价值观下,隐藏着资本保留剥削生产方式,保存剥削的政治维护体制的良苦用心。如果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居然把这些资本的荒谬言论接受下来,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那么等于自我枪杀。

农夫和蛇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对待毒蛇的人道主义就是对自己的最大不人道主义。这个道理在资本的市场斗争中以血与火实践的丛林法则中忠诚地执行着,但是一旦工人反抗起资本的剥削时,资本立即祭起了人道主义的大旗,希望无产者容忍资本的剥削,以人道主义的和平方式表面上抗议一下资本就算了,不要做出武装革命的“非人性”、“非人道”事情来。

2、在一个偷偷的计划中,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成为社会主义道德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共圆心中的同一个梦想》引用了十七大关于“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原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的几句话。其实这几句话并不影响毛泽东同志的革命人道主义思想,恰恰是相通的。因为在这两个文件中,人道主义一词被严格限制在“残疾人事业”中。

但是到了《共圆心中的同一个梦想》中就成了要“弘扬”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成为社会主义道德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毛泽东同志的“革命人道主义”限制在本阶级、人民内部的救死扶伤,到十七大强调的对待残疾人的人道主义, 发展到《共圆心中的同一个梦想》中计划取代“马克思主义、我国社会的基础思想、社会主义的道德观”的全面是非颠倒。

常识告诉我们,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才配得上称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而今天居然有人把人道主义放置同等的地位。

这是一个可怕的改变:人道主义要取代“马克思主义、我国社会的基础思想、社会主义的道德观”的主要内核,成为“重要组成,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不可或缺的组成”了。

 邓 先生这样的人道主义难道像毛泽东那样限制在“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领域,还是像胡锦涛那样限制在残疾人事业领域?

都不是。而是扩展到“中国社会的基础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义的道德观的“‘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是倡导平等、反对歧视、关怀弱者、尊重人权”(第8页)。这些内容都是属于资本的常用的典范概念与话语,“倡导平等、关怀弱者”两句本身就是资本家能够接受的内容,平等依靠“倡导”,像甘地那样和平,非暴力,多么地人性和人道呵;同时,“关怀弱者”的寓意就是哀求剥削者适当地放松剥削的程度,是和老虎谋其皮,是和狼争夺食物。弱者群体是没有独立的权利的,只能依靠赐予和被强者“关怀”。大家可以看看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独立宣言》。中国人几百年民族遭受侵略,被帝国主义奴役的教训,居然只取得了和18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陈词滥调一样的理论水准,却丝毫没有任何的进步。真是让人寒心的弱智。

更重要的是该文提出的人道主义还包括了“值得注意的范畴是博爱,爱生命,爱人类,爱他人,爱人类,爱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 (第8页)。

我们不仅大声叫好,真是伟大到了极点。但是真的是这么回事吗?很快,在下文中,《共圆心中的同一个梦想》露出了马脚。

3、牺牲一部分人,将他们沦落为残疾人,从而支撑起少数人的富裕与健康  

我们提到,《共圆心中的同一个梦想》宣扬“‘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是倡导平等、反对歧视、关怀弱者、尊重人权”(第8页),如果不看下文的论述,我们几乎要感动的痛哭流涕了。

但是很快该文就露出了马脚。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自有人类开始就有残疾人,残疾人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是人类的组成部分,就如年龄、性别、种族一样,是人类多样性、差异性的一种表现。残疾虽然发生在一部分身上,但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没有交通事故造成的残疾,就没有完整的交通法规;没有工伤造成的残疾,就没有劳动安全条例;没有出生缺陷,就没有现代母婴保健。正是一部分人首先承担了残疾带来的痛苦,才促使现代人类社会在医学、遗传学、劳动保障、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因此,对残疾人更多一些尊重,是一种道义责任”(第8页)。

在这段文字里,充满了十足的谬论。

第一句“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自有人类开始就有残疾人,残疾人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是人类的组成部分,就如年龄、性别、种族一样,是人类多样性、差异性的一种表现。”

在这里,作者完全陷入了唯心主义,他把残疾人看成是天生的,如同“年龄、性别、种族一样”。按照貌似科学的归类原理,把残疾人归纳到了“年龄、性别、种族”这些人类无法选择的自然生物因素上来了。这里,完全忽视了资本制度造成的一系列极其丑陋的对工人肢体的摧残。可以说是一笔抹杀了。

但是第二、三句立即又开始了自我矛盾的叙述,举出了两个最要的例子就是“交通事故、工伤”,作为“年龄、性别、种族一样”的只有位列第三的“出生缺陷”。

真是十足的自我矛盾和理论逻辑混乱。

就第二句而言,“残疾虽然发生在一部分身上,但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正是改革开放不可避免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不可避免要付出社会代价的最佳社会注脚。

也就是说,工伤、交通事故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代价”,即使人类社会在18世纪发生了工伤事故,制订了保护工人法律,但是在21世纪的中国有了保护工人的法律,却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工伤事故,也仍然是“一部分人”要为其他更高级的人付出的“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也仍然是制订“劳动安全条例”的准备。

难道中国不是先有了保护工人的社会制度,然后这样的制度遭到了破坏以后工伤才大规模地旧病复发,然后又重新制订“劳动安全条例”的吗?即使是这样一个“劳动安全条例”不也在张茵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的仇恨范围之内吗?

第四句,“正是一部分人首先承担了残疾带来的痛苦,才促使现代人类社会在医学、遗传学、劳动保障、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

得到的,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结论。如果曾经有一部分祖先因为社会制度的原因承受了残疾的苦难,那么就应当改造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消除不停制造残疾人的“罪恶资本制度”和专制制度。这才是避免重蹈覆辙的根本解决之道。抛开问题的主要方面不谈,只谈“现代人类社会在医学、遗传学、劳动保障、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丝毫没有什么理论价值。

最后的结论,完全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对残疾人更多一些尊重,是一种道义责任”。可以说,将观点的原因归结到观点本身,是唯心主义概念游戏的最佳说明。

正是在“一部分代价论”这个最大的自相矛盾上,《共圆心中的同一个梦想》露出了马脚,原来他们最最最伟大的“人性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第7页)居然还是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尊严和人权”才能够达到。

真是伟大的悖论和伟大的欺世。

4、以人道主义改造中国的、野心勃勃的宣言书  

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宣言书,其中浸满了某些利益集团的雄心壮志,那就是借助于两个奥运会,“2008年的北京将让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人道主义精神”(第9页),同时不仅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功”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隆重庆典”(第9页)。

我们反对西方将奥运会政治化,但是其反对西方的政治化,正是为了自己更大程度上地将一场运动会“政治化”和“万寿庆典化”。无色无味的人道主义,成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一场奥运会承担了如此重大的政治色彩,确实是历届奥运会集大成的“遗产”。

   

   

通观全文,充满了人道主义改造中国的企图;而且这样的文章居然发表在《求是》杂志上,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相关文章

  • 周新城:必须警惕和防止颜色革命
  • 人民日报整版刊文:“颜色革命”为何行不通
  • 日本地震咋成了某些人贬损我们民族的工具? 
  • 维护者和颠覆者--从国家的希望看我们未来的希望
  • 《新三篇》: 愚私移公、为资本家服务、纪念胡士泰
  • 美国民主基金会:反华势力钱袋子
  • “颜色革命”的破产
  • 刘晓波承认自己叛国
  • 致水火同志
  • 右派要拆庙左派怎么办?--评《水火:为什么和尚要拆庙》
  • 《零八宪章》绝非“民间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