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刘煜辉:中国通胀的大坝或早就被冲垮了

火烧 2009-11-14 00:00:00 时代观察 1036
文章指出中国通胀大坝已垮,CPI数据失真,信贷与资产泡沫持续膨胀,物价上涨趋势明显,强调M1与M2增速创历史新高,预示未来通胀压力加剧。

中国通胀的大坝或早就被冲垮了

中国人在忽悠方面总是具有超天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构性通胀”和“中国将进入有预期无通胀时代”恐怕只有在中国才能发明出来。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CPI千疮百孔、漏洞百出,但到真事上,大家都把通胀=CPI。不想再讨论这个问题了,信贷爆棚,资产飞涨,服务性价格和城市生活成本都在上升,牵引着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也在涨,中国的CPI只能指望农产品价格什么时候发生突破了,一个已经进入人均GDP4000美金,沿海不少发达城市已经突破人均万元美金大关的国家,CPI的构成和十七年前人均GDP不到1000美金时几乎没有区别。这是糊弄谁?

政府调控经济数据的事各国都会有,但至少还要费点经济学的脑细胞分析一下才能出来,像中国的统计部门这样,懒得都无需掩饰实属罕见。

现在的结果大家都高兴,官员可以证明前期政策的正确性,而分析师和研究者希望通胀永远是预期,这样流动性真的拐点不会出现,股票和楼价可以永远炒下去。

中国通胀的大坝早垮了,只是水还没有漫到CPI,谁都不怕。老实话,怕也没有用,因为已经就是无法挽回的结果:资产泡沫和物价通胀。

10月份M1与M2增速双双刷新近15年历史新高,达到32%和29%,M1与M2形成所谓金叉(股票市场为之振奋的信号),中国历史上,M1出现20%以上,随后6个月皆有高通胀相伴随:第一次是1985至1987年的高通胀期间,1987年12月M1同比增速高达26.70%。第二次是1992年至1996年的高通胀期间,M1同比增速持续高于30%,1993年12月甚至高达38.80%。第三次是2007至2008年间,M1同比增速持续高于20%。

今天的CPI,会不会演绎同样的规律,我只能说物价肯定会上涨,但CPI我没有信心。

1~10月份新增9万亿的信贷,4.8万亿是中长期信贷,年底估计能到5.6万亿以上,其中80%应该是流向了今年新开工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即便明年不再有新开工,光延续09年开工的这些项目可能就得4万亿以上,明年短期信贷需求总比今年要好吧, 4万亿应是保守数吧。总算下来,8、9万亿就打不住。

尽管投资和消费数据强劲,我想决策者心里很明白,33%的投资增长未必代表着内需真有这么强健,因为中国的统计是根据为项目调拨的资金来计算“投资”的,而不考虑这些资金实际上是否已经支出。类似地,零售额上升16.2%,也并不能有效代表家庭消费,因为这些数据主要追踪的是厂家向零售商的发货量,当然包括各类政府及企业支出。而服务性的零售是不统计在列的。

1~10月份企业存款增速高达36%,而全部存款增速仅为27.46%,相差8~9个百分点。同样的情况发生在2006年末~2007年期间。06年开始中国制造业就开始出现了利润拐点(当然垄断部门和资源企业受益于资产价格暴涨而大发横财),钱开始明显向着虚拟走,企业一年辛苦所赚的利润,还不如在股市、房市炒一把所得。资金不进实体,企业存款支用就明显减慢,倘若企业活动真正活跃,随着企业投资变成收入,其他部门存款应快速增加。

所以我们存有很大的疑问,统计上的投资是否真的全数进入了实体。如果大量蜗居于银行体系内,意味着中国的银行发出了太多的、远超实体经济需要的信贷,这将成为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温床。

从外部看,美金已经弱得在明年都看不到明显的转机。刚刚结束的2009年财年赤字高达破纪录的1.47万亿美元,而奥巴马宣布未来10年的财政赤字将增加2万亿美金而扩展至累计9.05万亿美金的天量。奥巴马的医改虽然在国会艰难闯关,但是市场并未给与正面的评价,因为这并不是保障模式的改革,而只是保障范围和资金使用的改革,它不可能改变美国社会医疗保障是一个资金消耗无底洞的局面。市场认为美国社会医疗保障资金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将会进一步扩大,美国政府债务将会进一步大幅度增长。

商业地产的地雷、住房市场的庞大“影子库存”以及毒资产艰难清理,将使得美国明年极难退出量化宽松,而将长时间地维持低利率,与格老的策略一样,最后的结果是,通胀将被“出口”到那些将货币挂钩于美元的国家。

我对于2010年的中国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恶化,不会感到诧异,股市不太好讲,通胀的前期往往能和光同尘地跟着涨,但它最终要反映企业盈余,对于长期在80美元/桶的油价、铜价6000美元之上的价格环境之上运营的中国制造,恐怕也未必是什么好事情。

相关文章

  • 明年三重叠加了就是严重经济危机的开始
  • 左大培: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李慎明:高度重视七个基础性资源可能相对萎缩的挑战
  • 周新城:关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 何新: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几点评论
  • 郎咸平的忽悠--当前严重忽悠人的几个经济理论(2)
  •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深层次的隐忧
  • 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危机的第二波很快就会到来
  • 邋遢道人:从“技术创新”谈起--五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邋遢道人:从“民工荒”谈起——三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曹建海:注水的GDP数据,如何成了巨额财政赤字的依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