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巨债高压 信贷增长或面临明显减速

火烧 2009-09-25 00:00:00 时代观察 1034
文章指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压力巨大,信贷增长可能明显减速。央行副行长警示风险,信贷需求主要渠道受阻,未来信贷增长将面临挑战。

巨债高压 信贷增长或面临明显减速

尽管不断有官员或学者认为股市与信贷增长没有因果关系,但投资者却对信贷数据越来越敏感。尤其自8月份股市因为信贷数据低于预期出现较大调整之后,股市投资者对信贷增长的趋势十分关注。凡是有利于增加信贷的消息或言论都可以刺激股市上涨,而对信贷增长不利的消息或言论一定会对股市形成压力。

 笔者认为,最近有两个报道需要高度关注,第一个消息是9月18日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的讲话,他在重申人民银行将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强调了目前信贷集中在政府的融资平台风险不可忽视。第二则报道是9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参加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仪式上的讲话,他认为:

 “今年地方融资平台在全国有了加速发展,对许多地区的地方财政偿付能力构成了威慑,很可能会造成财政问题和金融问题。”

从今年前八个月的信贷运行情况看,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是信贷需求的主要渠道,这类融资平台多是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等资产,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并用政府信用给予隐性担保。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在前八个月的8万多亿信贷中,有近5万亿贷给了地方政府的各类融资平台,有些城市有数十个融资平台,花样很多,是地方政府“天才般的创造”。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融资平台其实并没有偿还贷款的能力,有些根本没有现金流,商业银行把资金贷给这些公司是有很大风险的,尽管有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但从法律关系上来说,这些贷款与地方财政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地方领导人更换,完全可以不理会这些贷款。即使假设各地方政府不会赖账,新增的5万亿负债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来说也是不堪重负的,因为地方政府的新增负债已经远远超过了它们一年的财政收入总和。其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假如商业银行收缩对这些融资平台的贷款,则不仅会马上出现烂尾工程,而且商业银行的不良率会迅速上升;但如果继续扩大对它们的信贷,则风险会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已经完全“绑架”了商业银行。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投资银行的宏观分析师断言信贷规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可能收缩。

 笔者不清楚将来会如何处理和化解这些贷款,从眼下的情况看,既然人民银行两位副行长都出来表态,这说明决策当局可能选择控制给这些融资平台的贷款,至少使余额不再增加。这将对未来的信贷增长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贷款需求的主要渠道被堵住了。

 不知市场还会出现什么“天才般的创造”,否则,阿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渠道堵死后,信贷增长速度将出现明显减速。

 

P.S

这是近日笔者看到的一篇好博文,作者尹中立先生系笔者好友,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作者原标题为“信贷增长可能面临较大转折”。该文作者敏锐地洞察到了央行有关领导讲话透露出的重要信息,并结合自己的日常思考和专业性观察,提出了关于“信贷将出现明显减速”的推测。在我看来,这一推测是可信的。这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财政部增设“地方债务司”的无奈——银行不是无底洞,先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吧。当然,还可以借力“地王”和房地产商一起卖地。

 显然,在此尹先生也表达了其对于地方政府”财不抵债“的担忧。其实,忧心的又何止尹先生一人呢?但凡知晓我国地方政府办事效率、花钱取向、还债能力的人们,无不为我们的银行系统忧心忡忡啊!天量信贷倾巢而出,地方政府巨债缠身,银行改制的成果,还能保得住么?这背后,是否藏着一场更大的金融风暴?

相关文章

  • 明年三重叠加了就是严重经济危机的开始
  • 左大培: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李慎明:高度重视七个基础性资源可能相对萎缩的挑战
  • 周新城:关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 何新: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几点评论
  • 郎咸平的忽悠--当前严重忽悠人的几个经济理论(2)
  •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深层次的隐忧
  • 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危机的第二波很快就会到来
  • 邋遢道人:从“技术创新”谈起--五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邋遢道人:从“民工荒”谈起——三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曹建海:注水的GDP数据,如何成了巨额财政赤字的依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