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四大跨国粮商如何控制中国市场

火烧 2008-09-05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跨国粮商通过控制加工、种植及期货市场,逐步掌控中国市场大豆产业,引发粮食安全危机,国内企业面临外资收购,进口依赖加深,定价权旁落。
四大跨国粮商疯抢 国产大豆品牌消亡殆尽
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也面临出现粮食安全危机的风险

每经记者 肖晓芬 发自上海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短短几年时间里,大豆作为国内最早全线开放的农产品,整个大豆市场和大豆产业已面临被外资控制的局面。据悉,全球四大粮商已控制全国66%的大型油脂企业,控制产能达85%。“跨国粮商不仅从加工环节加以控制,而且还深入到种植、贸易、流通等各个环节。”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大豆安全任重道远。跨国粮商是如何控制中国市场的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全方位调查。 

第1步

借“大豆危机”进入

    2003~2004年,通过定价权的操控和信息不对称等,外资轻易地敲开了中国大豆市场的大门。

    在美国大豆上市前后,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货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导致大量中国大豆加工企业高位采购。此后,大豆价格骤降,每生产一吨豆油就会亏损500~600元。数据显示,国内压榨企业70%停产,大量企业倒闭,一些大型企业也元气大伤,造成了中国的“大豆危机”。

    乘此机会,四大国际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大举进入中国,通过低成本兼并重组,控制了全国66%的大型油脂企业,控制产能达85%。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产业发展部部长王小语认为,相比2003年、2004年的大豆风波,现在的形势更加危急。以前,外资只是通过兼并重组进入了油脂加工市场,国内企业还占主导地位;但现在,在大豆市场产业链上,跨国粮商不仅从加工环节加以控制,已经深入到种植、贸易、流通等各个领域。

第2步

逐步掌控加工企业

    我国现有90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有64家具有外资背景,实际加工能力超过5000万吨,占国内总量的85%。据发改委统计,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实际大豆压榨量占全国的比重迅速下降,而外资企业却从9.0%快速提高到了48.0%。

    目前,在鲁花、金龙鱼等一些知名品牌后面,都浮现着外资的身影。其中,美国嘉吉集团旗下的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一半的市场份额。内资企业已丧失殆尽,九三油脂作为为数不多的大型油类加工企业,一旦被外资收购,我国大豆市场将有90%受制于外资。但是,九三集团也频繁传出与美国ADM、嘉吉、邦吉等国际巨头合作的消息。

    美国ADM公司和新加坡WILMAR集团的合资公司益海 (中国)集团就是外资在中国迅速扩张的典型。该集团2001年成立,目前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38家,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各主要省份,及四川、湖北、湖南、新疆、宁夏、黑龙江等内陆省份,扩张速度之快和覆盖范围之广令人瞠目。

第3步

控制全球原料市场

    美国等国家从原料上也对中国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由于进口大豆价格远低于国内大豆,迫于成本压力,国内企业纷纷将采购伸向了进口大豆。

    据了解,美国、巴西等大豆出口大国大力扶持大豆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每年都拿出190多亿美元补贴大豆。农业机械化使其生产成本较低,加上有政府补贴,其成本远低于我国国内。

    大豆是我国最早取消市场保护的农产品之一,进口渠道十分畅通,长期以来,国产大豆无人问津,一些豆农纷纷弃种大豆,大豆种植面积大幅缩水。据悉,2006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12%。

    经易期货一位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由于种植面积减少,而需求量还在持续上升,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存还将继续存在。

第4步

抢期货市场定价权

    “大豆的主导权还是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国内市场只是影子市场,话语权的缺失使我国被动追随。”经易期货一位农产品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目前,国际上大宗商品买卖大多以期货价格为基准,国际竞争已从传统制造业领域演变为金融衍生品领域的竞争。由于国际四大粮商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控制了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原料市场及全球运输和仓储系统,因此,期货市场的定价权也被跨国资本操纵。

    近期食用油价格大跌,王小语表示,“这明显就是我国定价权和话语权旁落,受制于人的结果。现在只要听说中国要采购大豆,价格就会上涨,之后又会回落。”

    国内大豆行业的发展历程,为国内其他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王小语告诉记者,仅是大豆,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目前也面临出现粮食安全危机的风险。

相关文章

  • 温铁军等:粮食金融化挑战
  • 蒋高明:中国粮食危机严重 转基因不是出路!
  •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手握种子主权
  •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 白益民:中国粮食安全与隐忧
  • 印度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根源
  • 李昌平:未来粮食危机并非因粮食不够人吃
  • 郑风田:入世十年农业挑战巨大,后十年能否保住难讲
  • 中国玉米保卫战:美国“先玉335”侵占东北种子过半市场份额
  • 警惕中国未来粮荒
  • 郭生祥:美国用粮食危机拯救美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