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体验中国医学之神秘与奥妙之十二

火烧 2010-09-28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介绍中国医学中美容养颜及强身健体的秘方,特别强调蒲公英等草药的神奇功效,适合男女老少使用,展现中医的奥妙与价值。

女人美容养颜去病强身的至宝  

男人更是离不了  

(体验中国医学之神秘与奥妙之十二)  

  夏天的小白兔  

   

   

大道至简歌  

   

有心就能“捡到漏”,  

放眼遍地皆是宝。  

无奈国人太聪明,  

宝贝随风而去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  

女人养颜最重要。  

男人体内爱结石,  

大宝不如中华草。  

   

文官武官皆为官,  

   无信宗旨难做到。  

       蒲公并非“鄙微”品,  

  功效堪比人参高。  

   

                       女人用之神气爽,  

                       男人常食“不增高”。  

                       老少皆宜少见物,  

                        不请到家路边草。  

   

                        田边路旁常现身,  

                        公园里面也不少。  

                        踩回生熟任你选,  

                        茶饮平淡赛狗宝。  

   

   

     妈妈尽管年纪大了,但就是闲不住。平时在老家很平淡地做着几样事:劳动、做礼拜、来回的路上经常地捡一些野菜,比如:蒲公英、老鸹嘴等。每次回老家,他总是给我们准备一些,让我们带回来,并一再嘱咐要常用。  

今年,在我这里住了大半年,他乐意的事情是我陪着每周去做一次礼拜,最乐意的就是我领着老人家捡了几次野菜,有蒲公英、扫蔬菜、辉辉菜等。  

   

今天,回家以后在吃饭的时候,听妻子说一个同事的女儿(快四十岁了)得了乳腺癌,并且可能已经做了手术。但愿,她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癌症(cancer)这个词,过去是没有的,属于一个外来词。  

“症” 是从“”简化来的,不过我更喜欢用“症”这个词,因为我们一眼就能知道某一病的“症状”是反映了人体的五脏六腑的和谐(平衡)出了问题,造成了某个人患了某种疾病。“正”这个字很有意思,共五笔,可以理解为“五行”,故此认为这个字简化的还是相当有道理的。  

   

“癌”这个字,可以看出“体内的五脏六腑”的不平衡达到了如此的程度——像山上的一块块岩石一样,推挤在一起。而人们理解的常识就是当肿瘤发展到恶性阶段时,即形成了“癌”。它的特点是质地坚硬,部位固定,表面凹凸不平,好像“岩石”一样,所以从读音上也被称为“岩”。而在古时候的“岩”字,一般都写成“喦”,即上半部是一个“品”字,下半部是一个“山”字(“岩”“喦”通用)。表音的“喦”字再加上一个表意的病字偏旁,于是就成“癌”字了。  

人们对“癌症”,厌恶至极,又非常的害怕她,唯恐和她扯上关系。按照现在所谓的“当代医学”的理论,把人们搞得晕头转向,各种癌症的治疗程序基本是:切除、放疗、化疗。最后没有办法了,人也快不行了,钱财也花的差不多了,医生就会人性的告诉患者家属:别再住院了,吃点中药,好好地养一养吧!听起来还挺人道的!  

回到家里,有一些患者吃点中药,不但缓解了疼痛,还远远地超过了“判刑期限”,但大多数挺不过去,何况又是患了“癌症”的病人呢?  

我们可否简单进行分析以下这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减轻放疗化疗带来的痛苦呢?特别是有些人还远远超过“死刑”期呢?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使在一个患者的身体、体质遭到如此破坏、摧残的情况下,中医药还能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中医药的效果是明显的,可靠的。这还须再证明吗?我们在追根溯源,如果患者的身体、体制没有受到如此巨大的摧残,而是直接地用中药进行调理是否会有更好的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现在能够做到一点的中医生们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这是中国人太相信“科学”,也是中西医教条式地结合的后果;即或是有这样的医生,然而人们平时不注重这台机器的维修保养,等到了晚期以后,“临时抱佛脚”,佛要是不在家,抑或是你去烧香,而佛正好转身,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那么,是否中国医学就能治愈(根除)癌症呢?答案应该是的。  

中国中医学博大精深,早在距今约3500多年的殷商时代,殷墟甲骨文上已记有“瘤”的病名。该字由“疒”及“留”组成,说明了当时对该病已有“留聚不去”的病理认识。癌症在中国中医学属于:“症瘕”、“积聚”、“噎膈”等“证”的范畴,华佗在《中藏经》中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东汉的张仲景对肿瘤与非肿瘤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区别进一步发展了《难经》的论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不但分门别类地记载了许多肿瘤疾病和症状,如“症瘕”、“积聚”、“食噎”、“反胃”、“瘿瘤”等病证,而且还论述了病因、病机,同时记载了“缝亦有法”的外科手术方法。只不过,到了晚期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中国医学的精华是“治未病”。怎么做到治未病呢?  

最主要的就是以下几点:1.注意合理饮食。不是大鱼大肉,而是粗茶淡饭终养生。2.遵循自然规律。3.睡眠宁早勿迟。4.关键是心态要正。  

   

其实癌症不是不可预防的,我认为人们患癌症(包括良性肿瘤)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1.心源性的原因。也就是心理问题,包括信仰、情志、心里、心术等等。  

2.风邪的长期积累。比如说:感冒。平时人们对于伤风感冒不太重视,往往挺一下就“过去”了,有的发烧严重,吃点退烧药,打点抗生素,把“烧”给降下来了,似乎就好了,但愿如此。那么,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会是什么样呢?如果这些风邪(西医叫“病毒”),被强制的压下去,而不是把它们祛除体外,是否就逐渐形成一块块石头累积的情形呢?是否会像泥石流一样,造成道路堵塞,甚至形成堰塞湖呢?要不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小孩子为什么经常地感冒发烧?为什么大多数人,在某一个季节就得感冒?是否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尤其是到了中老年,由于机体机能的降低,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再加上心里、情志等方面的原因秀发各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呢?要不,为什么医圣先贤们把“风”称为“百病之长”呢?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先人们的祛病原则:汉、吐、下、泄,实际上就是把“风邪”以及它在人体内所造成的人体“垃圾”(泥石流、堰塞湖)排出体外呀!。  

3.之所以,会有“风邪的长期积累”,“经络不通”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虚邪贼风”侵入体内是“日本鬼子进村”——静悄悄。所以,我历来降调,绝对不能让“小日本鬼子”在体内有停留的时间。否则它不是偷鸡,就是摸狗,还可能会一举烧毁我们的家园。最坏的情况就是长期潜伏起来,而我们又粗心大意,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按说这样讲有点不大地道,毕竟是高山流水人去也。  

有一个同事,开始他工作也算努力,在别的地方,因工作较为突出还正式转成了公办教师,后来调进我原来工作的单位。因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他善于应酬,酒肉太多,眼皮向上,心术不正。记得八十年代中期那年头,人们讲民主。有一个比芝麻好小的位置,就采取非常的手段,给弄到手了。可谁知不过两年,就因“癌症”哏屁着凉了。  

启示:说动机不良、目的不纯、明心术不正,对于一个人的身体来讲是非常有害的,君不见文强之类的“领导”,即使不犯事,也不会有一个好的下场,看他的脸色就知道。奉劝那些人们,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心胸放宽,人民为天,不然对自己以及儿孙不会有好下场的,这就是天道——辩证法。即使是现世报不,你们想一想,就你们那两个腰子,一泡臊尿能够浇灌几棵光开花不结果的“野树”!那个早已“空心的萝卜”难道还能霸占多少坑不成!  

   

   

   

可爱的中国医学  

   

大道至简。中国医学是超级科学,不是现在的“科学”所能证明的了得。  

    人们普遍认为《黄帝内经》的理论几千年了,此”时非彼时,此药非彼药”,已经是过时的东西了。这种观点确实听着有点道理,因为受长期歪曲污蔑以后,“此时”的人们绝大多数不懂、不理解、不应用这一理论了,少数中医生(包括大多数中医药大学的人)也存在着西医化的情况;“此药”(人工种植、养殖的)药,确实不是“彼时”之药,但是“此药”的基因并没有被改变,用量上适当的增加一定的量即可,何况还有许多“彼时”之药(野生的)呢。  

    再者来讲,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天道(宇宙观、是事物运行的规律),是天地人之学,是永恒的学问,除非地球倒转、地球围着月亮转。  

   所以说,中国医学绝对不会被一些医学骗子打到,也不可能被打到。当年,秦越人被心胸狭窄的妒贤嫉能的奸佞医生给杀害了,华佗被曹操残害了,中国医学不但没有灭亡,而是越发发展了。过去是什么年代,文化知识,特别是中国医学的知识、智慧的传播受到多大的条件限制,而现在则完全不同了,尽管有关人员“光说不练”,但中国的医学就是共产主义的乌有之乡,而互联网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条件之一,试想,经过这一波的打压以后,肯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光明的前景。  

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应该牢记毛泽东他老人家的教导:“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为什么?原因就是,中国医学是人类的“终极”的信仰,必定对政治、经济、社会带来福音。其他的,特别是西方的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只能是给人类不停地带来灾难,甚至毁灭。看看当今世界几百年来建立在“文艺复兴”基础之上的发展模式给人了类带来的灾难就能明白,别的不说两次世界大战,还有比“两次世界大战还邪恶”的“金融危机”、“转基因粮食”、“甲流、麻疹疫苗”¼¼  

    我敢断言:这次金融危机的赢家(短期内)就是美国。这个邪恶的霸主,正在不停地玩猫腻,就像打麻将一样在不停地“出老千”——通吃,包括中国、日本、“欧盟”、非洲、美洲。实际上美国这种做法就像患了癌症的病人一样。  

    有句俗语:“欲使其亡,必使其狂!”  

俄罗斯有可能除外,因为她不是世贸成员,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可以打几下“蹭拳”,如果“蹭拳”打得好,俄罗斯2030年以前,就有可能彻底翻身,寻回逝去的尊严。  

中国肯定没有大的问题,但有一点必须敢于善于进行一场空前的文明复兴或者叫做文明革命。这一点,过去说过。  

   

拉拉杂杂,说了一些废话。  

该给女同胞们一点养颜美容和避免患乳腺炎、乳腺肿瘤和乳腺癌的建议了。  

1、准妈妈们最好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太自私,要尽到一个妈妈应该尽到的义务和责任,母乳喂养孩子一岁到一岁半左右,做到这一点对许多人来讲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东北人讲话——必须的!英语是HAVE TO DO!否则,“责任和义务”,会不客气的。  

2、已经度过哺乳期的人们,平时要多敲打胆经和胃经,当然也包括其他经络。  

3、给大家推荐一种保健食品——蒲公英。生食熟食都可以、也可以晒干当茶饮。其作用大家可以从下面资料判断。  

   

关于蒲公英的材料  

一、科学研究     

这美丽的传说可能是虚构的,但它治疗乳痈的良效却是真实的。实验证明,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卡他球菌等,皆有杀灭作用,对结核杆菌、某些真菌和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抗生素使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蒲公英植物体中含特有的蒲公英醇、蒲公英素以及胆碱、有机酸、菊糖、葡萄糖、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多种健康营养的活性成分,同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钙的含量为番石榴的2.2倍、刺梨的3.2倍,铁的含量为刺梨的4倍,更重要的是其中富含具有很强生理活性的硒元素Se。因此,蒲公英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学价值。国家卫生部新近将蒲公英列入药食两用的品种。     

日本近几年也十分重视开发蒲公英,而且颇有成效。目前日本市场上流行的一种功能性饮料,就是用蒲公英作原料制成的。日本还用蒲公英制成酱汤、花酒等系列保健食品,将蒲公英直接作蔬菜食用亦十分盛行。  

   

二、有关传说  

1.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十六岁的大姑娘患了乳痈,乳房又红又肿,疼痛难忍。但她羞于开口,只好强忍着。这事被她母亲知道了。当时是封建社会,她母亲又缺乏知识,从未听说过大姑娘会患乳痈,以为女儿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姑娘见母亲怀疑自己的贞节,又羞又气,更无脸见人,便横下一条心,在夜晚偷偷逃出家园投河自尽。事有凑巧,当时河边有一渔船,上有一个蒲姓老公和女儿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网捕鱼。他们救起了姑娘,问清了投河的根由。第二天,小英按照父亲的指点,从山上挖了一种好草,翠绿的披针形叶,上被白色丝状毛,边缘呈锯齿状,顶端长着一个松散的白绒球。风一吹,就分离开来,飘浮空中,活象一个个降落伞。小英采回了这种小草,洗净后捣烂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痈上,不几天就霍然而愈。以后,姑娘将这草带回家园栽种。为了纪念渔家父女,便叫这种野草为蒲公英,简称公英。     

2.据说是“谁能找到紫色的蒲公英谁就能得到完美的爱情.”还有个爱情故事那就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官位显赫大户人家,有个小女儿叫朝阳,长得非常美丽、聪明、贤淑善良,深得双亲的宠爱。可朝阳到了十七八岁时,还没有找到心仪的郎君,因为朝阳不喜欢那些达官贵人家的花花公子,而父母也不舍得心爱的女儿离开他们,所以对此事也并没有怎么放心里。     

有一天朝阳带着贴身丫环在街上玩耍,她看到了一个挑着草药的英俊小伙子,那小伙穿着粗布衣裤,肩上搭着条擦汗用的旧毛巾,却长得眉目清秀、英气非凡。采药的英俊小伙子也注意到了美丽的朝阳,但是他们只能相视一笑,因为那时的传统观念是男女授受不亲,当朝阳目送小伙子的身影消失在人流后,她在芳心也已被带走。     

在街上的邂逅相遇,让彼此的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朝阳时常向下人们打听那个采药郎的情况,她得知自己心仪的郎君叫蒲公,他曾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但是后来因其父母早逝,落得家境贫寒,所以才以采药为生,而蒲公也时常想起朝阳,可他想到自己家境贫寒,而心生自卑。     

这世间让人永生难忘的莫过于情,蒲公和朝阳在承受着相思的煎熬,彼此都无时无刻的思念着对方,他(她)们终于抛开了世俗和传统的观念,偷偷的约会了多次,并互订终身,只愿此生长相依。终于,有一天朝阳鼓起勇气、害羞地对父母说:“爹、娘,有个采药的……叫蒲公的小伙子…女儿想…”父母立刻明白了女儿的心思,因为她们早已听下人们说起过,父亲说:“朝阳呀,你也不小了,婚姻是你一生的幸福,蒲公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应该知道父母是为你好,”亲人态度使朝阳很沮丧,但她的还是那么倔强,因为她的心是那样的恋着蒲公。     

当朝阳再次跟父母说起此事时,遭到了父母强烈的反对,父亲用严肃的口气说:“我们绝不同意的,他想娶我家千金小姐绝不可能。”     

“是啊!我们是实在不忍心让你受苦啊!孩子,你可得理解啊!”说着母亲流下了无奈的泪。     

倔强的朝阳含泪说:“我今生非蒲公不嫁,如果您们不同意女儿的婚事,那女儿只好来生再报答您们的养育之恩了,”说完就冲出了房间……     

父母没有倔强过女儿,更不愿意失去心爱的女儿,便勉强答应了。朝阳的脸上绽开了美丽而幸福的笑容,当然蒲公更是无比的感动与幸福。但是他们成亲后,父母和亲人对蒲公还是有很多的不满与岐视,朝阳看到父母和亲人的态度,她想不清为什么深爱着自己的父母竟然如此排斥着自己心爱郎君?朝阳和蒲公商量后做出了一个心甘情愿的决定——离家出走,浪迹天涯。     

朝阳和蒲公后来浪迹到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在那里还有一个可挡风寒的破瓦窑,在瓦窑的前边还有条小溪,小溪边长着很多的兰色的野花,他(她)们决定就在此居住,瓦窑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却生活的很幸福,并且朝阳还还生下了一个非常美丽、漂亮的女儿,在朝阳生女儿的那天,小溪边的兰色野花开得出奇的鲜艳,朝阳因此为女儿取乳名为——兰若。     

然而由于局势荡乱,没过多久,蒲公被迫着去参军打仗了,这一去就是十八年!     

十八年里蒲公遥无音讯,朝阳带着兰若坚守着瓦窑,父母送来粮食、衣服也不要,那些有钱人家的公子、少爷用金银珠宝来诱惑她,但她仍然是那么无怨无悔的在守望着她心爱的蒲公,她每天都要带着兰若到山上去,站在山坡上遥望着远方等着蒲公的归来,十八年里她们母女靠的只有那满山的一种不知名的野花来填饱肚子,到了那野花干枯的时候她们还拿回瓦窑取暖,朝阳和兰若提着篮子跑遍了附近大小的山,后来她们发现这种野花不但能吃,还有疗伤、美容的效果,原因是朝阳有一次在采花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擦破了皮,因没有钱去看郎中,朝阳只好躺在瓦窑的干枯野花上养伤,到第二天她发现伤已无大碍,她看到擦伤处粘了些干枯的野花,特别是兰若因长期服用这种野花,还用长满野花的小溪水洗脸而貌如桃花、美如天仙,朝阳每次带着兰若在山坡上看那随风飘逸的白色野花,她都会和女儿兰若说:“看,多美啊,它们在随风而舞,一朵一朵在天空寻找着伴侣,又飘落在大地的每个角落,到明年又有更多生命的鲜艳”。     

十八年后一天,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像一阵春风传入了朝阳的耳中,蒲公回来了!并且因战功卓著,已做了大将军,朝阳听后无比的激动、喜悦……这个她盼望了十八年的消息使她太过于激动,加上朝阳的相思成疾,她晕倒了。     

瓦窑依旧,而前尘往事的爱恋就像昨天般回绕在蒲公和朝阳心头,蒲公爱拂着伊人已斑白的鬓发,眼前已是模糊。     

朝阳在弥留之际,带着无限依恋的眼神对蒲公说:“好好照顾兰若,还记得山上遍地的野花吗?带着它们去前线吧,它们不但能吃,还能疗伤,当你们想我的时候它们就会随风飘扬在你们身边!”。说完后朝阳就化作成无数的白色花朵飘扬在天空。  

后来蒲公带着兰若和很多的野花离开了瓦窑,蒲公行军作战数万里,沿途他都会拿那些野花出来让它们随风飘落在大地,从此满山遍野随处都可以看见那美丽而自强的野花。  

   

三、医书论述  

1.《本草经疏》:蒲公英昧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暖之良。     

2.《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希雍有曰:甘平之剂点朗肝肾。'昧此一语,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不然,安能凉血、乌须发,以合于冲任之血脏乎?即是思之,则东垣所谓肾经必用者,尤当推而广之,不当止以前所主治尽之也。     

3.《本草新编》: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借世人不知用之。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太伤胃气。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士衰也,泻火而土愈衰矣。故用自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之极宜,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六钱,始可散邪辅正耳。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或问,蒲公英与金银花,同是消痈化疡之物,二物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4.《医林纂要》:蒲公英点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疔毒乳痈,皆泻火安上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齿牙,去阳阴热也。人言一茎两花,高尺许,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见皆一茎一花,亦鲜高及尺者,然以治噎膈。     

5.《本草求真》:蒲公英,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笔者注:乳腺癌)为首重焉。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自英等药同治。     

6.《本草正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疗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疗,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     

7.《唐本草》:主妇人乳痈肿。     

8.《本草图经中: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     

9.《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白。     

10.《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颓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疠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     

11.《纲目》:乌须发,壮筋骨。     

12.《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     

13.《纲目拾遗》:疗一切毒虫蛇伤。     

14.《随息居饮食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   15.《岭南采药录》:炙脆存性,酒送服,疗胃脘痛。     

16.《山东中药》:为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痘,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17.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凉血利尿。治疗疮,皮肤溃疡,眼疾肿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虫咬伤,尿路感染。     

18.《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缓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流火,淋巴腺炎,风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19.《本草新编》:蒲公英,味苦,气平。入阳明、太阴。溃坚肿,消结核,解食毒,散滞气。  

   

四、药用价值  

蒲公英又称尿床草,对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不过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还是不要擅自使用为佳,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说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香药草,新鲜蒲公英要选择叶片干净、略带香气者,干燥蒲公英则选颜色灰绿、无杂质、干燥者   蒲公英属菊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药食兼用的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无论煎汁口服,还是捣泥外敷,皆有效验。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草纲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神农本草经》、《唐本草》、《中药大辞典》等历代医学专著均给以高度评价。蒲公英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  

   

药用部位: 干燥的全草。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    

 应用参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4.清热解毒蒲公英:     蒲公英  

蒲公英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其药用价值早已载入各种医书。它全草入药,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咖啡酸、胆碱、菊糖等成分。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有显著的催乳作用,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无论煎汁口服,还是捣泥外敷,皆有效验。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助消化,增食欲,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还可防治癌、胃癌、食管癌及各种肿癌等功效。   

1.感冒伤风:蒲公英;30克,防风、荆芥各1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   

2.各种炎症:薄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水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日服2次,连服3-5日。   

3.慢性胃炎:蒲公英30克,猪肚1个,洗净加水炖烂,分两次食用。    

4.上消化道出血:蒲公英、地榆等份,烘干。  

5.黄胆型肝炎:蒲公英、茵陈、白糖各50克,大枣10枚,共煮粥食,日食1-2次。    

6.肺脓肿:蒲公英60克、桔梗10克,鱼腥草20克,白糖适量,水煎服。    

7.痔疮出血:蒲公英、地榆各30克,焙干研末,用生姜、大枣汤送服,每次6克。    

8.气管炎:干蒲公英60克、鱼腥草40克,焙干研成细末,用蜂蜜水送服,日服3次,每次6克。    

9.便秘:鲜蒲公英60克,水煎取50-100毫升,加白糖或蜂蜜适量,日服1剂,连服3-5日。     

10.小便淋涩:蒲公英、玉米须各60克,水煎浓汁,加白糖调服。    

11.急性乳腺炎:鲜蒲公英60克,水剪服,早晚各服1次,同时将蒲公英捣烂敷患处,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加水及适量黄酒,煎浓汁,日服1剂,分2次服用。    

12.跌打损伤:鲜蒲公英适量,洗净捣烂,敷患处。     

13.目赤肿痛:鲜蒲公英60-120克,水煎服。     

14.油彩皮炎:蒲公英、马齿苋各30克,水煎取汁,冷敷患处。     

15.腮腺炎:蒲公英30-60克,水煎服功捣烂外敷。   蒲公英除药用外也是早春一种很好的野生蔬菜,食用方法很多,叶片可生食、腌渍或焯后凉拌,也可切细片后与米煮食或油炒食用,还可制成不含咖啡碱的蒲公英咖啡。其花则可酿制成蒲公英酒。日本已开始利用蒲公英提取物制成糖果、饮料和糕点等系列保健食品。  

   

   

   

   

蒲公英  

   

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   

      

蒲公英  

公英,凫公英(《千金方》)、耩褥草(《唐本草》)、蒲公英(《千金翼方》)蒲公英(《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谱》)、黄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纲目》)、奶汁草(《本经逢原》)、残飞坠(《生草药性备要》)、黄狗头(《植物名实图考》)、卜地蜈蚣、鬼灯笼(《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义》)、双英卜地(《贵>>民间方药集》)、黄花草、古古丁(《江苏植药志》)、茅萝卜(《四川中药志》)、黄花三七(《杭州药植志》)、婆婆丁(辽宁)  

使用价值  

食用  

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汤、炝拌、风味独特。生吃:将蒲公英鲜嫩茎叶洗净,沥干蘸酱   

      

蒲公英  

略有苦味,味鲜美清香且爽口。凉拌: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钟,沥出,用冷水冲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盐、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据自己口味拌成风味各异的小莱。   

  做馅: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调成馅(也可加肉)包饺子或包子。   

  食疗:①蒲公英粥:蒲公英30克,粳米100克,煮成粥,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②蒲公英茵陈红枣汤:蒲公英50克,茵陈50克,大枣10枚,白糖50克,制成汤,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上等辅疗药物;  

③蒲公英桔梗汤:蒲公英60克,桔梗10克,白糖少许,一起煎成汤,对痈有一定疗效;  

④蒲公英玉米汤:蒲公英60克,玉米蕊60克,加水浓缩煎服或代茶饮,用于治疗热淋,小便短赤。  

   

相关文章

  • 无知、无畏与无奈——远离中国医学的后果及化解
  • 难忘的“6·26指示”
  • 孔老夫子站累了
  • 关于《山西省稷山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述评》一文几个问题的商榷
  • 一线员工谈医改:医改能给农民带来多少实惠
  • 我所经历的毛泽东时代
  • 日月河:“6.26”——“弱势群体”不能忘却的纪念
  • 大逆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旧文)
  • 毛主席的医疗路线令我刻骨铭心
  • 医疗、贪官、奸商--纪念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发45周年座谈会
  • 走人民路线,为人民服务——电影《春苗》评析
  • 新中国前30年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培养模式探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