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赤脚医生”月补百元并不多

火烧 2006-12-07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探讨赤脚医生月补百元政策,回顾其历史贡献与现状,强调其在农村医疗中的重要作用,呼吁政策支持与推广。

“赤脚医生”月补百元并不多

文/齐君睿

本报石家庄12月5日电 记者李增辉报道:从12月开始,河北省满城县石井乡和刘家台乡的签约“赤脚医生”每月可获得100元补贴,这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为协助和促进政府改善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扶贫项目试点内容之一。同时,该县的乡村卫生院(所)将获赠一批急需的医疗设备。(《人民日报》 2006-12-06 第11版 “赤脚医生”月补百元)

看到这则报道,我就想起我小时候看的一部电影叫《春苗》,其中有一段插曲,歌词我还记得很清楚:“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袋银针治百病,一颗红星暖天下,出诊远方千层岭,采药敢登万丈崖……”。由此可以看出,“赤脚医生”模式对中国农村医疗事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贫困山区,赤脚医生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前段时间我看过一个报道,说在“苦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贫困山区,生活着近四千名赤脚医生。40多年来,他们每月仅拿二、三十元的工资,却凭着两条腿、一张嘴,凭着一份对医疗事业的热爱、无私奉献的精神,翻山越岭、走家串户,维系着乡村医疗卫生的运转,担负着坚守“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最后一道防线的重任。条件的艰苦并没有让这些赤脚医生们停下“救死扶伤”的脚步,这种精神真的很难能可贵。他们与现在大医院里那些冷鼻子冷脸冷眼收受患者红包的有些什么医师比起来,真的很高尚!在医院里,如果没有钱,停止用药好像就是医院里理所当然就该采取的措施,而在农村,你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几乎所有的赤脚医生都不会因为你没有钱而不给你用药或不上门看病,虽然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但是他们始终牢记着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一点,可以说是现代都市里的大医院里的医务人员无法比拟的。有时候我就在想,以前的民办教师可以分批转正,可是为什么赤脚医生仅是让名字变成了“乡村医生”呢?他们每个月能拿到二三十块钱的工资就显得很满足。无论农活再忙,只要有病人家属来叫,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背起药箱就走。他们在给老百姓带去健康的同时,也是被一些政策所遗忘的一个群体。

河北省满城县为这些赤脚医生付出的辛勤和劳动推出了“月补百元”这么一个新举措,钱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总算把这群几乎被政策遗忘的人带来了欣慰。我觉得这种办法应该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因为无论是集体经济时靠看病挣工分,还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后以集体名义搞个体经营,这些一边荷锄扶犁一边治病救人的赤脚医生,无偿地承载着中国农村最基础的防疫保健工作,是他们在背负乡村医疗事业的重任在艰难地前行。我认为如果当地政府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对这些赤脚医生在经济上给予更多的补贴也不为过。

相关文章

  • 无知、无畏与无奈——远离中国医学的后果及化解
  • 难忘的“6·26指示”
  • 孔老夫子站累了
  • 关于《山西省稷山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述评》一文几个问题的商榷
  • 一线员工谈医改:医改能给农民带来多少实惠
  • 我所经历的毛泽东时代
  • 日月河:“6.26”——“弱势群体”不能忘却的纪念
  • 大逆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旧文)
  • 毛主席的医疗路线令我刻骨铭心
  • 医疗、贪官、奸商--纪念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发45周年座谈会
  • 走人民路线,为人民服务——电影《春苗》评析
  • 新中国前30年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培养模式探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