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爱乡说

火烧 2008-10-13 00:00:00 中华文化 1026
文章以‘爱乡说’为题,讲述作者作为耒阳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回顾家族历史、家乡变迁与个人成长经历,表达对故土的眷恋与期望,展现乡土文化与情感纽带。
爱乡之心,人皆有之、余本耒人,杨姓后裔。先祖位公,元末明初江西填湖广之时,由庐陵徙居耒阳合桥,迩来六百多年矣。由是世居此地,开枝散叶,得以繁衍至今。
夫炎帝制耒于此,自秦建邑,因耒水得名,已逾二千年沧桑,为开湘古邑,五居其一。史有千年之久,地有通衢之利,水有耒舂之脉,人有谷蔡之杰,文有江左之秀,武有谭王之雄。史载庞士元屈任于耒,杜子美客卒于耒,均为歌泣之资。延至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群星璀灿,熠熠生辉,光耀乡梓。耒阳历史沿革悠久,地理形胜湘南,人文底蕴丰厚,于斯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矣。
余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幼承家母启蒙,以冲龄习字;迨至入学,始不专心,抄袭族兄之作,得师评满分,归家,示母以自诩。及家母掩卷另以考之,不能对,母遂折荆条追至路傍,责吾以蒙蔽为能,白余以抄袭之害。由是感激,遂勤学自律,由小二至学成毕业,学业始终名列前茅,并连任班团肱股。于学业之余,工作之暇,遍阅群书,或借或购;勤习文章书法,终得几拙技名显乡里,为人称羡。诗词曲赋,翰墨丹青,金石曲律,文史政军,皆所好,无大成。及至毕业,乡梓无路,故九八奔粤,漂泊异地。初做业务,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足迹遍及粤省大道小巷,闾里坊间。随人之俗,习人之语。甘苦备尝,百态尽阅。及长,终致创微业于异域,感岁月沧桑之不易。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瞬将届十年。回首往事,不胜唏嘘。然此身脾胃均多年不改:心直口快,好管闲事,以笔为枪,针砭时弊,为人不喜;嗜辣如命,每食必辣不可。且多求母制腌菜以为佐粥与开胃之用,对家乡小食,不常食,但喜之。身居粤地,耒人之质犹然未改。暇隙上网,必观乡梓新闻风土人情,偶作小文,褒贬全寓。每岁必归,以访亲友,流连各处,此心时时系之。为故土之新貌自欣喜于内,因家乡之弊恶而愤责于外。所谓爱之愈切,责之弥深也。来粤多年,心眷乡梓,户籍仍留耒未迁之,盖所虑惟子女就学一事耳。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余耒阳人,深恋耒阳,耒阳亦爱我乎?
俟有日,业大成,或入仕,有为乡梓可用之材资,诚为余之良愿也。人有本,亦有情,本出故土,情归乡梓。是时惟愿故乡抑恶扬善,取长补短,反躬自省,择善为师,从速发展,亦令我等在外游子以慰藉矣。
匆遽草就,思之所至,文字随之。愿与乡中人共勉之,共励之,亦藉斯文表此心耳。
是为爱乡说。

相关文章

  • 陈学忠:西医初入中国竟是阴谋?
  • 江宇: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医、中国文化和中国医改
  • 任督二脉:在美国是科学、在中国是幻觉?
  • 王绍玺:难忘用针灸治疗肿瘤的俞云医生
  • 从甲型H1N1流感谈起
  • 周尔晋:在全国人体x形法学习班上的讲稿(不断更新)
  • 傅景华谈医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