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现在的学生竟然不知道毛泽东、抗日战争!

火烧 2009-04-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当前学生对毛泽东、抗日战争等历史知识缺乏了解,引发对历史教育缺失的反思。历史纳入中考,但学生仍存在知识匮乏问题,强调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与现状的矛盾。

现在的学生竟然不知道毛泽东、抗日战争!  

------为把历史纳入中考科目叫声好  

   

 1月15日 公布的2009年无锡市中考方案中,历史被正式纳入中考科目。而此前一年,与无锡毗邻的苏州就已开始了。尽管历史“升学成绩按整卷实际得分的50%计”,无疑体现了对历史的重视,历史的地位提升了。  

治学当先治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清初学者做学问都是从读史入手。鲁迅说:“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读史是为了知今,“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试将记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的,和现今的状况一比较,就当惊心动魄其何其相似之甚。”当然,读史要注意甄别,鲁迅就特别强调野史和杂史,他认为官修的史书“涂饰太厚,废话太多”。  

“华夏五千年,文史不分家”, 都知道司马迁的《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巨制又是一部文学大书,它对汉代以来中国史学和文学的影响,可谓丰碑擎天,无出其右。班固称赞《史记》“不虚美,不隐恶”,鲁迅则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中学学科教学的角度看,“文史不分家”体现得更加充分和具体,文史知识相互渗透,能力相互生成。语文学科中,占有相当比例的文言文,多取材于魏晋以前的史学著作。笔者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时常感到困惑:学生对所涉及的历史事实一无所知,接下来的语文该怎么讲?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学生竟然不知道毛泽东、抗日战争,可见历史知识的贫乏,历史教育的滞后!  

鲁迅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但是有了伟大的人物出现而没有人去爱护是更可悲的。”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现而不知崇敬爱戴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历史的长河群星璀璨,连出现的伟大人物都不知道了,又何谈爱戴敬仰?这不可悲吗?  

“任何科学,最后都是历史的科学。历史教学,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真正的历史感。”朱永新在一次与百家讲坛“名嘴”、“明星,北师大二附中历史教师纪连海的对话中,首先强调了这一点,接着朱对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方法表示了担忧,他说,“历史,尤其是历史故事,本来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科,但是当他们真正开始学历史的时候,就开始讨厌历史了。 历史 老师是不是应该对此负责。”纪连海巧妙的回答说:“你打错了板子。应该是你们官员负责。是你们搞的考试制度的问题。”面对朱对自己编的那些应试复习题和教材的怀疑,纪连海十分自信的表示“这些书籍当然有用。因为学生要参加考试,要进好大学,就必须让他们有考试的本领”。他又说,大家只知道他现在是中央电视台的当红明星,却不知道他以前坐了多少年的冷板凳。“你们只看见贼偷到了东西,却没有看到贼挨打!”让朱永新非常感动的是,纪连海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所有的东西,原来都是为我的学生准备的!”原来纪过去甚至从来没有想过上中央电视台。  

愿我们能从朱永新的担忧中走出,把历史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能知道更多的历史,崇敬爱戴我们伟大国家的伟大人物,不做可怜的生物之群,不做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相关文章

  • 梁柱回应杨天石:再谈蒋介石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 果粉父亲和小学三年级儿子的对话
  • 叶劲松:驳《那“万恶的旧社会”,究竟“恶”在哪里》
  • 蒋介石是内奸的又一证据:从1956年开始就一直向侵占我西沙和南沙群岛的南越当局提供援助
  • 何平何必评李敖?
  • 从济南惨案看蒋无能哀南京大屠杀
  • 美华:台湾五六十年代的白色恐怖  黄埔一期都被枪毙
  • 雨夹雪:抗美援朝比抗日战争更值得纪念
  •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比--毛泽东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 辛华:抹黑中共抗日的流行说法,自打耳光啪啪地
  • 历史上为何屡屡出现“汉奸”现象?
  • “南京大屠杀30万人遇难” ,蒋介石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