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国家发改委官员反思医改 最大损失是迷失方向

火烧 2008-09-22 00:00:00 时代观察 1038
国家发改委官员反思医改,指出最大损失是迷失方向,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费用大幅增长,政府监管缺失,公立医院改革面临挑战。

国家发改委官员反思医卫体制改革:
最大损失是迷失方向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9-22

    本报上海9月21日电(记者周凯)今天,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健康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王东生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卫生体制改革最大的损失就是行业发展方向的迷失和对宗旨灵魂的败坏,以及医患关系紧张。
    王东生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进行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先进的医疗设备大量配置,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因资源短缺造成的看病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但同时,改革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医药费用大幅度增长,个人支付比例增加。王东生列举了一些数据,我国卫生总费用由1980年的143.2亿元猛增到2006年的9843.3亿元,增长了68倍,同期政府和社会投入由78.8%下降到50.7%,个人支出由21.2%增加到49.3%,看病贵、看不起病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二是对医疗机构监管不力,医德医风每况愈下。在放开搞活、鼓励创收政策引导下,医疗机构逐利行为不断增强,花样不断翻新,医疗费用成倍增长。行政管理部门疏于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更加剧了医疗机构和医生不规范行为的发展。

    王东生指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在市场经济机制改革中,首要的任务是要分清市场与政府的职责,把公共产品和半公共产品用市场化的办法进行改革必然走向趋利化,违背了公益事业的发展规律,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必须回归其公益性质”。

相关文章

  • 江宇: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经验
  • 李玲:仇和落马与私有化医改的不归路
  • 江宇 | 从医改看中国改革政治经济学:改革到底有多难
  • 你要医改的“小政府、大社会”吗?
  • “6.26”——“弱势群体”不能忘却的纪念
  • 赵磊:“过度医疗”是另类的“生产过剩”——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四)
  • 医疗私有化是如何祸害拉丁美洲的?
  • 社会办医掩盖着严重腐败:82岁老医生炮轰民营医院
  • 江宇:社会办医只“松绑”不严管是对人民不负责任
  • 忠言:警察荷枪实弹防“医闹”让人五味杂陈
  • 江宇:私立医院比公立医院更有效率?这是迷信,不是科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