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郭松民:医生集体戴钢盔上班暴露了什么?

火烧 2007-01-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医生集体戴钢盔上班,反映医患矛盾激化。文章指出医患关系恶化,医院追求利益透支信任,医闹成为平衡力量手段。呼吁医生重建信任,解决医疗纠纷问题。

   深圳一所医院的员工,为了防止患者的家属及其雇佣的“医闹”闹事,集体戴钢盔上班(12月25日《广州日报》),从照片上看,整个医院俨然进入“战时状态”,连一个怀抱可爱小婴儿的护士,头上也很不协调地戴着一顶笨重的大钢盔。

 产科护士戴着钢盔 李军摄影 来源:广州日报

    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人人戴钢盔,在我看来,显然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医院里满眼晃动的钢盔告诉世人,医患关系已经紧张到了极点。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天使”和被拯救者之间那种温情脉脉的关系,甚至也不再是普通的“花钱买服务”的交易关系。

    坦率地说,医患双方谁都不能从这种关系当中得到好处。患者无疑将是受害最大的一方,因为他们能够从带着这种心态的医生那里获得何等品质的医疗服务,是不难想象的:医生提出的医疗方案,首先着眼的,肯定是自身的风险最小化、责任最小化,至于这是不是最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倒不是他们优先考虑的;医生无疑也是这种敌对关系的受害者——付出了汗水、劳动乃至爱心,却不仅得不到尊重和感谢,反而被怀疑,被骚扰,甚至连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岂不令人感到心灰意冷?

    医患关系已经被打成了一个死结。“解铃还须系铃人”,医患关系走到今天,医院无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本来在患者心目中,医生都是“白衣天使”,头上都有救死扶伤的神圣光环。但在医疗产业化的口号下,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医院却长期、大量地透支患者对医生的崇敬和信任,“把优势用尽”,这方面的黑幕已经被揭出很多,就在前不久,深圳人民医院还曝出了一天按25小时收费的丑闻。至于医疗事故的鉴定,更是被医院和卫生系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而丧失了其应有的公信力。

    在这种状况下,从患者的角度考虑,既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无法消除,那便只好在消除力量不对称上做文章;既然按照程序博弈成本过高且结局总是有利于医院,那便只好选择非程序博弈——这两点考虑都促使他们选择了“医闹”。而“医闹”的出现,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医生的优势,恢复了医患之间的力量平衡。当然,在“医闹”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之后,那些职业“医闹”无事生非,想方设法为自己创造“市场”,也是可以想见的。

    解开医患关系的死结,我们习惯的结论是要靠法律和制度。现在看来,法律和制度固然不可或缺,但医院和医生采取主动措施,重建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可能更加重要。在重建信任的过程中,医生务必要跳出“理性经济人”的窠臼,而多从中国古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原则中去寻找灵感。而一旦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得以恢复,则“医闹”也就无隙可乘了。

    钢盔不能保证医生护士的安全,信任却可以做到。医患之间的信任,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利益,更有利于医生的利益,究竟怎样做最好,医院应该好好想一想。

相关文章

  • 江宇: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经验
  • 李玲:仇和落马与私有化医改的不归路
  • 江宇 | 从医改看中国改革政治经济学:改革到底有多难
  • 你要医改的“小政府、大社会”吗?
  • “6.26”——“弱势群体”不能忘却的纪念
  • 赵磊:“过度医疗”是另类的“生产过剩”——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四)
  • 医疗私有化是如何祸害拉丁美洲的?
  • 社会办医掩盖着严重腐败:82岁老医生炮轰民营医院
  • 江宇:社会办医只“松绑”不严管是对人民不负责任
  • 忠言:警察荷枪实弹防“医闹”让人五味杂陈
  • 江宇:私立医院比公立医院更有效率?这是迷信,不是科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