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香香:医生戴头盔的悲哀

火烧 2011-10-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描述医生戴头盔手术的荒诞场景,揭示医患关系紧张现状,反思医疗系统改革与医生工作压力,引发对医疗环境变化的深刻思考。

  

 

    当第一张照片映入眼帘时,还以为是哪个电视剧中的特种兵,细看才知道是医生戴着头盔做手术,其中两人面目遮掩在头盔低矮的帽檐下,一双眼睛环顾四方,警惕之中还流露出一丝胆怯。  

还有一张七个女护士头戴钢盔列成一排,面色呆滞,目光里充满了迷茫甚至是委屈。只有那张透出了人性的善良:一个护士怀抱着刚出生的婴儿,冷峻的钢盔压不住发自内心的喜悦,婴儿亮晶晶的小眼珠看着装扮奇特的阿姨。  

真是匪夷所思,悲哀至极。   

这个时代,人们的神经磨砺到了近似麻木的地步,可这几张照片还是像钢锤一样敲打着我们脆弱的心灵。  

为什么会这样?!渴求健康的患者手持锐器,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森严壁垒,宁静温情的医院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患关系发展到现在的地步,绝非一朝一夕之变。  

    下乡知青时,由于学了一点针灸,在村里当了赤脚医生,当时的农村确实缺医少药,农民舍不得花钱去医院,倡导的是一根针,一把草给村民治病。那时赤脚医生和病人宛如一家,无论白天黑夜,随叫随到。  

七三年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医院里还是在贯彻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6.26”指示,每年都要抽调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医疗分队深入农村,而为农村培训赤脚医生也是医院的任务。我认识一个大医院的名医生,出身资本家,可是他通过下乡医疗队了解了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直至多年后在讲课中还经常提到农民没有钱看病,不要给他们开那么贵的药,比如贫血多吃点花生,又有营养又省钱。   

到了七十年代,医院的经济收入最先在私营医院得到重视,因为他们没有国家拨款要自负盈亏。而后到了八十年代以后,几乎所有的医院都制定提出来经济指标,医生不仅要会看病,还要开始计算每月要收入多少钱了。开始制定经济指标遇到了很大的压力,医务人员曾经给予了极力抵制和不满,在他们看来,给病人看病是天经地义的,可是面对上面压下来看似高不可攀的经济指标难以接受。可是无论怎么提意见也是无济于事,上面解释的谁也无法反驳:如果想发下工资,只有这一条路。 医生们不得拿起了计算器,计算着每月的收入,从病人处方中开出工资奖金,从各项诊疗费中筹措发展资金。医疗行为扭曲,诊疗也变得暧昧,患者未进医门,就准备挨宰和红包,对医生早已毫无敬意而是疑虑重重, 医患矛盾日益增加。一旦发生问题导火线引爆积压在心的烈火,酿成大的冲突。  

  

 究其原因:  

首先是政府对医院公益性认识不足,把医院推向了改革的前沿,投入逐年减少,无法维持医院日常工作和发展,导致医院自谋出路;  

相反的是患者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项改革启动,大量人员下岗,原有的劳保,医保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患者就医负担加重;  

举证倒置把医生和患者置于互相对立面的地位,医生和患者相互猜忌、互不信任。患者就医时,处处想着留证据,将来出问题怎么告医生, 医生为了自我保护,增加了各项检查, 更是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由于医疗服务本身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再好的医院也发生误诊和医疗事故,更况且有的医务人员确有技术和责任心的问题, 而患者一旦出现问题,双方无法沟通。更有一些职业化医闹推波助澜,使问题愈加激烈和复杂。  

 医院不是生活在真空,是社会的缩影,多年来积重难返,不知何时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