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乌烟瘴气的医疗卫生事业

火烧 2007-01-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揭露中国医疗卫生系统腐败严重,医疗改革失败,费用高昂,医院商业化,患者负担重,资源分配不公,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中国医疗卫生腐败,已成为社会的热点之一。当局公开承认“医疗改革失败”,这也是当局首次不得不承认有“改革”失败。在此之前,任何事情,只要冠以“改革”二字,就是了不得,神圣不可侵犯。谁反对,就是“反对改革”;谁批评,就是“污蔑和攻击”;即便有问题,也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不容任何人质疑邓总设计师的“改革开发”政策。

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旗号下,亏损累累的国营企业被包装上市,大量圈走老百姓的血汗钱,使中国股市长期沦为一滩烂污;正是在“改革”的旗号下,中国教育事业“产业化”,升学录取,金钱作祟。学费飞涨,导致大批贫困子弟失学。也正是在“改革”的名义下,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大搞“商业化”、“市场化”,医院认钱不认人,民众有病不能医。医院趁人之危,巧取豪夺,罔顾起码的人道,公然拒绝诊治交不起押金的病人,许多突发急病的患者,就眼睁睁地在医院门口断了气;有的黑心医院,甚至将付不起费用的危重病人,迳直拉到荒郊野外,抛弃了事。“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三天医疗费,一生还不起。”这些辛酸的顺口溜,生动写照了中国老百姓的痛苦和艰难。

官方媒体报导:卫生部长斥责医疗机构只顾赚钱,损害民众利益;另一篇报导则描述说:医疗卫生事业,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党和政府不满意;富裕阶层不满意,中等收入阶层不满意,低收入阶层更不满意。这些似是而非的报导和评论,竟然说不出谁是责任人。是医院或医疗机构吗?但这些机构本身属于“党和政府”领导,具体说来,就是“卫生部”的管辖范围,卫生部长却比谁都要振振有词,自己绝对正确,一切错误都在老百姓。这样的强调,让医院怎么能不抛却职业道德而为所欲为?所谓的“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如此。

事实上,二十多年来,在“改革”的旗号下,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形同崩溃,完全源自“改革开放”的错误政策。200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6598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仅占17%,企业、社会单位支付27%,居民个人负担高达56%;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2%,卫生总费用却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最新“卫生总体表现”排名,在191个国家中,中国排名144位,甚至不如战前的伊拉克;在“医生负担公平性”的排名中,中国排名188位,倒数第四,仅高于非洲三个基本不存在医疗事业的小穷国家。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部署下,医疗机构自负盈亏,并追赶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风气,唯利是图。很多医院内部规定:病人的检查费用必须占到其全部住院费用的40%至45%;医生工资收入与医生开出的药品处方、检查费用等额挂钩,按比例提成。于是,多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暴涨13%和11%,导致48.9%的民众有病不敢去看病,29.6%的民众应住院而不住院。

有人说,现政府承认“医疗改革失败”,是对朱镕基政府卫生工作的否定,这一说法固然成立,然而,温家宝接位以来,于2003年尝试重建“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以“政府出大钱,农民出小钱”的方式进行,即农民自己出钱三分之一,地方政府出资三分之二,构成农村医疗费用的基本保障。这一尝试同样归于失败,原因很简单:地方政府不愿出钱,农民对政府也不再信任。

由此可见,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乌烟瘴气,并非只是哪一届政府的问题,而是社会制度问题,社会风气问题。试想,如果民众能够拥有表达自己心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人手一张选票,加上新闻媒体独立监督,那么,哪一届政府还敢恣意妄为?无能的卫生部长还能一直高居台上不下来?各地官员、包括医院领导,又岂敢贪财自肥,草菅人命?

相关博客链接〉〉

相关文章

  • 江宇: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经验
  • 李玲:仇和落马与私有化医改的不归路
  • 江宇 | 从医改看中国改革政治经济学:改革到底有多难
  • 你要医改的“小政府、大社会”吗?
  • “6.26”——“弱势群体”不能忘却的纪念
  • 赵磊:“过度医疗”是另类的“生产过剩”——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四)
  • 医疗私有化是如何祸害拉丁美洲的?
  • 社会办医掩盖着严重腐败:82岁老医生炮轰民营医院
  • 江宇:社会办医只“松绑”不严管是对人民不负责任
  • 忠言:警察荷枪实弹防“医闹”让人五味杂陈
  • 江宇:私立医院比公立医院更有效率?这是迷信,不是科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