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高干子女资产情况就没有“以讹传讹”了
公示高干子女资产情况就没有“以讹传讹”了
云淡水暖
人民网记者唐维红 张玉珂 常红等发了一篇报道,“高干子女占亿元富豪91%说法调查:数据以讹传讹”,下了一番功夫,追踪这个说法的来处,得出了“以讹传讹”的结论。这个讹经人民网记者考证,来自《时代周报》记者韩洪刚采写的报道,韩洪刚写道“据国务院研究室、中央党校研究室、中宣部研究室、中国社科院等部门一份联合调查报告的数据,截至2006年3月底,中国内地私人拥有财产(不含在境外、外国的财产)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有27310人,超过1亿元以上的有3220人。在超过1亿元以上的富豪当中,有2932人是高干子女。他们占据了亿元户的91%,拥有资产20450余亿元。”
韩记者大概博出名,列举了这么多个“国”字头、“中央”字头的单位出来,煞有介事地说有什么“联合报告”,这属于笔下生花,作为新闻人,这种冲动确实不智,因为如果真有一份这样的“联合调查报告”,被你韩记者“独家”、“首次”阅读到,别人也会跟进的,因为这个话题很受关注。也许正因为备受关注,韩记者才动了这个脑筋。
现在关于韩记者如何“采写”这条新闻的过程也成了新闻,也就是所谓的“以讹传讹”。文中所说的“讹”的源头是:
蔡继明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采访。他说,事实上,他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专题讨论会发言时,只是提到“国外一家研究机构估计,中国0.4%的最富裕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并没有指明是哪一家研究机构,更没有说是中国权威部门的报告。
草民查了一下,历年的数据来源有几个:
一个是2004年美林投资银行和凯捷资讯公司发布的《2004全球财富报告》,其中列明:中国内地的百万富翁总人数为23.6万人,资产总值为969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五大(与捷克并列第五)高增长国家。(《2004全球财富报告》对入选富翁的参评标准是,高资产净值在100万美元以上,其中自住房产不包括在内的个人。)(《北京青年报》)
一个是2005年12月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中国理财市场》发布的报告,“在中国,财富的聚集程度很高,”波士顿咨询公司(北京)副总裁邓俊豪说,“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即使在这些富有的群体内部,也有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手中。”(《中国证券报》)
一个是2009年3月招商银行联合贝恩管理顾问公司对外发布的《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到2008年末,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30万人,而这里所说的高净值人群就是指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预计到2009年底,高净值人群将达32万人,同比增长6%;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超过9万亿元。”,而所谓“可投资资产”包括个人持有的:现金、存款、股票 (指上市公司流动股和非流通股)、基金、债券、银行理财产品、保险(寿险)、投资性房产、离岸资金及其他(如期货、黄金等);不包括未上市企业股权、自住用房产、耐用消费品、艺术收藏品等。(《每日经济新闻》)
三组数据其实都是反映一个严峻的现实,就是中国的财富集中度很高,比如掌握9万亿可投资资产的人,仅有30万,只相当于中国总人口的千分之零点二(0.2‰),却持有“可投资资产9万亿”,相当于全国城乡居民存款余额20万亿的近一半。这是一件很震撼的事情。草民估计,蔡继明在今年两会上的发言,谈的也是贫富差距、两极分化问题。
但是,应该看到,韩记者假蔡继明委员的口,提出来一个“高干子女占亿元富豪91%”的命题,虽然违反了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个命题触动了社会的敏感点,也算是歪打正着。
那就是说,根据以上机构的数据,中国的亿万富翁的确很少,亿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1千6百万美元资产,在30万的千万富翁中,能够称得上亿万富翁的就更少了,所以,亿元富豪俱乐部只是一个很小的群体,如果这个小群体中“91%是高干子女”,那问题就热了,难怪人民网记者要做这么一个专访。
这个澄清很有必要,因为这力图证明一个道理,“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其中最富的那一小群人,的确是靠“诚实劳动”先富起来了,而不是所谓“高干子女”,如果是后者,那最广大人民群众当然要质疑一下子的。
但是,人民网记者的澄清,目前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所谓“高干子女占亿元富豪91%”这个数据是“以讹传讹”的,这个没有异议,因为数据没有出处。但是,那30万千万富翁,占有全国个人金融资产60%以上的0.4%的家庭中,他们的财富是怎么来的?这个没有澄清。在30万千万富翁和0.4%的家庭,乃至于极少数亿万富豪中,有没有“高干子女”?如果有,有多少?占多大比例?目前却无法澄清。
还有一种比较,就是人口占比与富翁占比的比较,就是说所谓“高干子女”占人口的占比,和所谓“高干子女”中进入了0.4%、千分之零点二(0.2‰)这个圈子的占比有多大,这比虚头八脑的什么“占亿元富豪91%”要实在,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情况。
之所以说“比较真实”,因为要统计占比,就要掌握情况,比如所谓“高干子女”有若干,在所谓“高干子女”中有50万美元身家的富豪若干、100万以上身家的富豪若干、有1000万以上身家的富豪若干…,就一切明了了。
当然,问题就回到了一个坐标的起点,要有能够说服人的数据,“高干子女占亿元富豪91%”是“以讹传讹”,除掉证明始作俑者数据来源的不真实外,如果有不“以讹传讹”的数据予以反驳,就更加有力。
数据从哪里来?很简单,从官员家庭情况公示中来,“谣言止于真相”,“以讹传讹”就是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把官员、特别是“高干”家庭的亲属就业、财产状况一公布,老百姓心里头自然有一杆称。当然,也并不是说“高干子女”就不能够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如果是这样的先富,示范效应更大。比如,如果在跨国公司任高层,“诚实劳动”一年的收入也许就几百万了。
还有,也可以让民众知道,哪些“高干”的子女先富起来了,或者说,让大家知道,哪个时代的“高干”的子女先富起来了。比如,毛主席、周总理这样的老一代“高干”的子女,有没有先富起来大家基本是知道的。
对付“高干子女占亿元富豪91%”这样的“讹”的办法很简单,公示一下高干子女资产情况就没有“以讹传讹”了。
相关文章
- “吊丝”一词爆红网络 彰显社会分层后的集体焦虑
- 是哪一家的“政府行为”?——武汉“黑监狱”控告团第8号公告
- 汪洋“蛋糕论”被误解了吗?——一个青年学子对“蛋糕”的认识
- 周新城:关于两极分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 是“穷怕了”还是资改的罪孽
- 潘毅:改革的十字路口:转向社会经济
-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续6)
- 普华永道美女硕士猝死,暴露私营经济严重的剥削性
- 批判摒弃私有化才是真正的反腐败、争民主、求自由
- 委员长的“五个不搞”,关键是“不搞私有化”
- 忠言:企图将弱势的农民矮化固化才是真正悲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