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却原来,房子竟是给人住的呀

火烧 2010-10-21 00:00:00 网友时评 1033
文章围绕住房是否真正为人类居住展开,提出应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无房户问题,并分析房价调控与住房需求之间的关系,强调住房应回归居住本质。

却原来,房子竟是给人住的呀

安庆仁

今天党报上的一篇文章,刚刚登出来,就转的那儿那儿都是,仔细的看了一遍,却原来,是其中这样一句话,勾起了大家的兴趣,“住房必须‘给人住’”。且不说将来是否真的“给人住”,起码就这个见识来说,至少让人心里稍微舒服些,因为政府总算是整明白了,却原来,房子是给人住的哟。

想想都觉得特别的可悲,你出生和你居住的这个国家,整整三十年了,居然都不知道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理,所以尽管修了很多房子,但大部分却都那么空着,直弄得房主们心里发毛,担心哪一天共产党回来了,搞一场打土豪分田地,直落得人财两空。而那些无房户看了,则心里发冷,广厦千万间,竟无我一席容身,可怜鸿雁征飞,去投哪里安歇?

新华网的一位网友,对这篇文章迅即做了点评,评论认为,中央决心已定,中国老百姓有房子住的日子近在咫尺。只怕没他想象的那样乐观,买房子毕竟不是买炉子,那是需要大本钱的,而就老百姓目前的收入水平看,就算房价暴跌50%的同时工资暴涨50%,普通人也还是买不起房子的,因为绝大多数的百姓家庭,也就那么两三万元的存款。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国家还是应该从经济适用房房和其它保障性住房上想办法才对,比方说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建设一批廉租房,首先解决那些无房户的居住问题,这样的话,在客观上也能起到压低房价的作用,只要这部分隐性需求剧降,所谓的刚性需求就会像拉长的橡皮筋被突然松开,一下子就缩回去了。

中国住房的刚性需求,仔细研究,绝非个人收入的真实反映,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借贷和投机性购房。而投机性购房,是不能视为需求的,因为最终这些房屋要推向市场。投机性购房其实是隐性供给,表象是买房,本质是为了卖房,所以国家在研究怎样降低房价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研究这部分属于隐性供给的住房,只要这些房主们能变成惊弓之鸟,纷纷割肉出局,房价自然就会暴跌。

不久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说:“我国城镇住房存在着‘绝对短缺’。”这个分析未必准确,一线城市也许如他所讲,但中小城市,特别是县级城镇,绝对不存在“绝对短缺”这个问题,不然他要是真的深入基层做个调查,就一定会得出另一种结论,——存量房屋数额巨大。

有些学者动辄强调农村人口进城这个问题,却不具体分析,现在的农村,究竟有多少青年,而他们中,又有多少人是潜在的城市人口。因工作关系,笔者每年都要去农村呆一段时间,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老幼和中壮年人,很多乡镇的小学和中学,因为学生越来越少,都合并成了一所学校。

这个现象无疑说明,目前农村人口的比例关系呈现金字塔型,中老年人口多,儿童少,青年更少,这个现象一方面跟年轻人上大学和进城打工有关,另一方面跟八、九十年代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措施有关,因此有很多家庭的结构,都是421模式。421模式的家庭,在客观上严重限制了农村青年人口的流动,除非计划生育政策有松动,否则未来农村不可能给城市提供更多的劳动力。

而就目前中国中小城镇数额庞大的存量房屋来讲,只要能有机地盘活,基本上就能解决目前的住房需求。但要点是,怎样才能盘活这些存量房屋,或者说怎样才能把他们从房地产市场中逼出来,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否则就让他们血本无归。对于这些投机客,用不着讲什么规则,既然他们不为国家和老百姓着想,国家也就没有必要为他们着想。

2010-10-21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