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斯蒂格利兹:悲观主义者的预言终于应验

火烧 2007-08-18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斯蒂格利兹指出,悲观主义者预言美国经济问题终于应验。2001年减税政策及低利率导致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动荡。

悲观主义者的预言终于应验
-------------------------
 
斯蒂格利兹

悲观主义者一直预言美国经济会出问题的说法终于应验了。因此抵押贷款违约率飞涨而导致股价跌落,这样的结果可以预见,同样可以预见的,还有成百上千的美国人所面临的财务困境,以及全球经济所面临的后果。

事情起源于2001年的经济衰退。在美国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的支持下布什总统通过了
一项减税法案,该法案以惠及富人而不是拯救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美国经济为目的。犯下这个错误之后,美国联储局想履行责任保持增长和就业,却没有其它路可走:它必须降低利率,于是就产生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降息狂潮———利率一直走低直至到百分之一。

这种方法的确奏效,但这种奏效却和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效果有着天壤之别。通常情况下,低利率促使公司扩大贷款、增加投资,使它们在增加负债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多生产性资产。

不过,考虑到20世纪90年代的过度投资是导致衰退的部分因素,降低利率并没有实现刺激投资的目的。经济的确有所增长,但却主要来自于说服美国家庭更多举债,偿还目前所借的抵押贷款并花掉其中大部分收益。而只要降低利率导致住房价格上涨,美国人就可以不顾自己在债务的旋涡中越陷越深。

事实上,这也没有给予美国经济足够的刺激。为了让更多人都来借贷,美联储局降低了信用标准,推动了所谓“次级”抵押贷款的飞速发展。不仅如此,还发明了降低前期付款的新型贷款产品,使个人借大额抵押贷款变得更加容易。

有些抵押贷款的分期还款率甚至为负:也就是还款额还赶不上应付的利息,这样,欠款就越欠越多。可变利率贷款取代了6%左右的固定利率贷款,而可变利率贷款的利息支付与短期国债利率下降相关。所谓的“诱惑利率”甚至允许进一步降低前几年内的还款率:称之为“诱惑利率”,就是因为贷款公司利用很多借款人缺乏财务方面的知识,借款人并没有真正理解自己陷入了怎样的境地。

而格林斯潘通过鼓励可变利率贷款来纵容借款人积累风险。2004年2月23日,他指出:“如果在过去十年内采用了可变利率而不是固定利率贷款,那么很多业主可能会因此省下数以万计的美元。”可是格林斯潘难道真的认为利率会永久停留在1%———也就是真实利率为负的水平?他难道就没有想过如果利率不可避免地回升,那么借贷可变利率贷款的贫困美国人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幸运的是,多数美国人并没有听从格林斯潘转向可变利率贷款的建议。但即使在短期利率开始回升的时刻,清算的日子也再一次延迟,因为新的借款人能够以不升高的利率获得固定利率贷款。令人惊讶的是,中长期利率并没有随短期利率一同上涨,这一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利率之谜”。一种假设是,累计持有数万亿美元的外国央行,最终意识到他们可能要在很多年内持有这笔储备,因此至少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去投资美国的中期国债,而中期国债(在开始时)所能提供的回报远远高于短期债券。

正如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可以预期一样,它所带来的后果也显而易见:房屋建设和现有住宅销售都循序渐进下降,而住宅存量却大幅增加。据估计,过去六年来超过三分之二的产值和就业机会都来自房地产相关行业,显示出美国家庭通过举债来支持自己的消费。

住房泡沫诱使美国人以超出自己能力的方式去享受生活———过去几年来的净储蓄额一直是负数。随着房地产增长引擎的关闭,很难想象美国的经济会不受影响。

(原载《信报》,作者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作有《MakingGlobalizationWork》(实现全球化))

相关文章

  • 社科报: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
  •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
  • 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
  • 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
  • 不是金融危机 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 美国次贷重创重临 或达730亿美元窟窿
  • 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
  • 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
  • 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
  • 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