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帕奈号”事件与对日经济绥靖——举一个例戳穿“美国帮助中国抗日”的谣言

火烧 2005-05-13 00:00:00 历史视野 1030
文章通过帕奈号事件揭示美国在二战前对日经济绥靖政策,分析美国企业界与利益集团如何影响对日贸易,以及美国政府如何在经济利益与抗日立场间摇摆,展现美国对日绥靖的实质。

    1937年12月12日日本炸沉停泊在长江上的美国炮艇“帕奈号”和两艘美籍油船。美国政府提出抗议,日本赔款道歉了事。英国船只当时也遭攻击。它曾建议美、英两家联合向日本抗议,但为美拒绝。不过,罗斯福为此派出海军作战部的一位上校赴英,与英国海军讨论在太平祥上进行战略合作问题。此次接触开了以后美英一系列军事会谈的先河。罗斯福曾一度想从经济上制裁日本。但国内与日本有经济联系的利益集团和孤立派议员却主张从中国撤回美国船只,宁愿牺牲在华利益,也要维护与日本贸易。美国企业界这种姑息和绥靖日本侵略的情绪和倾向,一直持续到1941年中期,成为决定和制约美国东亚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时美国对日贸易远远多于对华贸易。1937年美国对日输出额为28,858.8万美元,对华仅为4,970.3万美元。1938年美国对日输出额为23,957.5万美元,对华只有3,477.2万美元。在对日出口的货物中,乎均62%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所需要的军需品。1937—1938年问从美国进口的军需品占日本军需品总进口的55%。美国对日本石油出口的价值从1931年的2,281万美元增加到1940年的3,530万美元,占日本石油总进口的一半以上。1937年美国对日本废钢铁的出口数量是1931年的40倍,价值达3,74l万美元,占日本废钢铁总进口的90;6以上。就投资而言,据1940年5月估计,美国在日投资总额达5亿美元。另外,美国资本还持有1亿美元的日本政府公债。怪不得美国驻日大使、对日绥靖派代表约瑟夫·格鲁声称,“我们的切身利益在于,日本应在和平、公正、稳定和安全条件下,保持一个强大、繁荣和富有生产力的国家。我们之间的相互贸易和其它关系在未来应该象过去那样蒸蒸日上。”

    杨生茂 , 《美国外交政策史 1775-1989》 , 人民出版社 , 1991年11月第1版 , 第376页

相关文章

  • 钢筋水泥:看穿“黄炎培历史周期律”的毛泽东
  • 49-56年毛泽东关于民生问题的思想实践
  • 老中央档案馆研究馆员:《<毛选>真相》是捏造的谣言!
  • 吃饭问题回忆录
  • 杨连旭:究竟是毛泽东不懂、还是你们不懂经济?——论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
  • 《<毛选>真相》是荒诞离奇的谣言
  • 文锋:历史地、客观地看待周总理治丧规格问题
  • 看凤凰网如何再演诋毁毛主席的鬼把戏
  • 张全景:否定了毛主席,中国就是下一个苏联
  • 黄克诚:丢掉毛泽东思想 必将头破血流
  • 确认毛泽东思想是我党永恒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核心
  • 忠言:《人民日报》你是谁?为了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