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从《牛角石》看1962年人民公社与三自一包的斗争

火烧 2008-05-06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通过牛角石事件,探讨1962年人民公社与三自一包政策的冲突,分析包产到户对社员的影响,揭示政策推行中的矛盾与社会反应。

从《牛角石》看1962年人民公社与三自一包的斗争

一只烟

群众的语言总是最生动活泼的:包产到户一吹风,就来拉牲口。1962年,在牛角石这个生产大队就发生了社员长发拉牲口的一幕。说是来借牲口的,实际来拉牲口了,因为邻村张家湾已经在搞包产到户了,地区陈部长也在社里吹了风。

要说包产到户完全没有人赞同也不符合实际,比如张家湾的副业队长就赞同,牛角石的支部委员何一德也赞同。来牵牛的长发虽然是被何一德动员去的,但也说明了能人长发也有一些赞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包产到户更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能够先富起来,或者是有先富起来的门路。

不赞同的是贫下中农与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一些党员和群众,比如寡妇李大嫂就不赞同包产到户。她家没劳力,分田到户了,但种起来很艰难。当时还有互助合作,就请人来帮忙。末了,许贵等人和她算工钱。15个工,一百五十斤粮食,把家里的粮食都叫许贵拿走了。这样下去,许贵等人就可以不断的买房子置地,而李大嫂等人就只好卖儿卖女再去要饭。就走了回头路。

地区来蹲点的陈部长讲新精神,没说服人,推心置腹的说了一句话:栓绳子养海带,根子不在下头。拿组织原则来压人,以解除职务为要挟,极力推广三自一包的新精神。不仅仅要分地,垒水渠的石头也要拆了分掉,挡风沙的护林也要砍了分掉。基层党员铁牛就说他是拆人民公社的台,饲养员大爷说他们新精神不新,就是55年砍社搞单干。

拆了公社的石头垒自家猪圈,分了公社的林子可以卖点现钱,这就是陈部长讲的包产到户现得利。讲地区困难,不愿改善生产条件,强调小私有的尾巴不可克服。实际是目光短浅,只顾眼前,根子是只顾自己。谁现能现得利?不外乎是张家湾的副业队长许贵,牛角石的支部委员何一德。得的是什么利啊?那是社员群众的劳动果实。

前年涝,兰子领着群众修了水库;去年旱,兰子领着社员修了渡槽。这片林子吧,种了风刮走了,刮走了再种,一棵树要载多少遍才载活。这是公社社员战天斗地的精神所在,难道说在这些事实面前,还不能证明社员的冲天的劳动干劲?小私有的尾巴就算存在,公社社员本身也具备着前所未有的一个变化,那就是他们不再完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小生产者。这点要予以正视,并且重视。

而反对人民公社的哪些人,在适当的时候就跳了出来,并不是新精神出来以后,才开始完全拥护的。比如何一德:解放这么多年,哪次政治运动,总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代表帝修反的利益和群众对抗,一旦遭到批判,在事实面前,他们表面上承认错误,低头认罪。可是一有机会,他们就想翻案,继续和人民群众作对。

51年,你当村长,不搞互助合作,趁人家有困难,买人家的地,带头闹个人发家致富。你错了没有?

55年,陈来砍社,你是支书,你不仅不顶。还煽动长发闹退社,带头抢农具,拉牲口,分种子,成心把农业社搞垮。你说,错了没有?

还有58年,你撺掇二队暗地里把种子捣鼓出去,和张家湾的许贵合伙搞投机倒把,被群众揭发了,你敢说你没错?

这是群众对他的指责,虽然撤了村长,撤了支书,仍然还是支部委员,希望他能够进步,处理的十分宽大。因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矛盾比从前更加复杂和激烈了,简单粗暴的手法是不科学,必须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来纠正他们的错误,用大海一般宽广的胸怀鼓励他们暴露错误,以此使人们充分认识到错误的道路,争取正确的道路。

《牛角石》是新中国时期拍摄的一部有关人民公社和三自一包的激烈斗争,对当前和以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值得一看。

 

   

相关文章

  • 张文茂: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三农问题
  • 张文茂: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三农问题
  • 张文茂:正确理解人民公社制度的四个视角
  • 蒋正华的一段话揭开一个重大秘密
  • 信息心理战之“户口问题”和“饿死三千万”
  • 孙经先:关于“非正常死亡1700万人”与蒋正华先生商榷
  • 大跃进批判及其严重后果
  • 陶鲁笳访谈录:山西试办全国首批农业合作社的前前后后
  • 邋遢道人:也说崔永元嘴里的饿死三千七百五十万!
  • 人民公社的解体过程
  • 推倒“世纪诬陷”,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