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纪念毛主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火烧 2009-01-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42
文章纪念毛主席粮食安全思想,讨论耕地保护与粮食储备的重要性,强调国家储备对社会稳定的作用,反思改革开放后粮食管理变化及当前粮食安全问题。

纪念毛主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中国经济网12月25日报道 由茅于轼任理事长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昨日发布“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报告,结论为,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耕地和粮食产量无直接关系”。)面对此观点,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在发布会现场拂袖而去。国务院三农问题智囊则明确表示,天则的结论“经不起讨论”,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突破。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谈到粮食问题时,有几句非常形象生动的语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老人家之所以这样说,就因为老人家经历过旧中国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缺吃少穿的苦难,也经过共和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民食物缺乏的困难。所以,老人家非常重视粮食问题,他制定农业八字宪法,他抓农业,抓水利建设,抓农田改造,建设高产稳产田,他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不就是为了让人民能够吃饱饭,不再让人民饿肚子吗。

  事实上,在毛泽东时代,我国的粮食储备应该是非常大的。除了国家建立了许多大的粮库,我的印象,在我们这里的县里和各区公社的粮库里,都是装满了粮食的。有理由相信,那时在全中国各县区公社粮食系统的粮食储备库,都会是仓满库满。记得那时我们部队所吃的粮食,大多也是国家存放了多少年的陈粮,以至于那些玉米面做的窝窝头,吃在口里,都有一种又苦又涩的感觉,由此,人们也许可以看出,那时的国家机关部队学校工厂和城市居民,他们所吃的粮食,大多也都应该是国家存放了多少年的陈粮。

  改开以后,就在一瞬间,中国放开了实行多年的粮食管理,市场上的早点,餐饮业兴旺发达起来,似乎中国的粮食一下子多了起来。中国的粮食真的一下子多了起来吗,当然不是,这些粮食当然是来自国家多少年的粮食储备。如果国家没有大量的粮食储备,粮食恐怕是放开不了的,拿什么放开。

  国家储备大量的粮食,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的,粮食的收购储备管理,都需要资金。仅凭这一点,就把右派的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的谎言戳的粉碎。

  现在,三十年过去了,我不知道今天中国的粮食储备还有多少?人们见到的现实是,当年为数众多的地方粮库大都在市场经济的改革中化为乌有,昔日的许多粮库也成了房地产开发的对象,现在,农民每年生产的粮食都是直接和消费者见面,真不知道国家还搞不搞老师储备,还有多少粮食储备。记得当年的安徽,居然把其它地方的粮食集中一处,他们连国家领导人都敢糊弄,自那以后,许多地方都暴出了国家粮库空虚的新闻。人们不知道,假如中国再爆发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那样的自然灾害,国家将如何应对。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可以说,“耕地和粮食产量无直接关系”。他们连一些起码的常识都没有,难道粮食不是来源于耕地?难道粮食产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难道真的如张维迎所说的,如果出现粮食危急,北大未名湖都可以种粮食?好在,国家的权力没有掌握在茅于轼张维迎之流的手中,这些话,象茅于轼张维迎这样的“经济学家”是可以随便说的,

相关文章

  • 张志坤:也谈如何衡量中国的大国地位
  • 且看为亡中国、亡中共所布局的阴谋陷阱——评:“茅于轼:要消灭特权必须实行私有制”
  • 汉奸是怎样练成的?——评茅于轼“入世十年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上)
  • 钱昌明:茅于轼为何要为吴英鸣冤叫屈?——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茅于轼,请你不要这样无耻地贬低中国
  • 凤凰网吹捧臭烘烘的茅于轼 鼓吹汉奸言论和汉奸文化
  • 《镜花缘》里的君子国--评茅于轼的一个荒谬推论
  • 吴敬琏越来越像茅于轼了
  • 天则所在为私有化和两极分化鼓噪
  • 余斌等:漏洞百出的“研究”--评天则经济研究所“反国企”报告
  • 肆虐的高利贷正在成为祸乱中国的一颗毒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