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FT:中国新一轮国企改革注重国家控股

火烧 2015-03-13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中国新一轮国企改革强调国家控股,上海电气重组接收母公司资产,类似中信集团模式,提升国企效率。改革重点在于保持国家控制,推动资产结构优化,混合所有制与私有化仅起辅助作用。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Electric Group)成为最新一家响应“改革效率低下的国企”这一号召的中国公司。该公司宣布一项重组,拟接收其国有母公司的资产。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力设备生产商之一,上海电气将把未上市母公司的资产转移至上市子公司,这个方案类似于去年中国最大国有企业之一中信集团(Citic Group)的重组。尽管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上海电气63%的股份仍握在国家手中。

  如果上海电气沿用中信的重组模式,中国政府将保持对重组后公司的多数控制权——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私有化不会构成中共在2013年推出的国企改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对扩大“混合所有制”和私有化的承诺,在公布之初曾让国际投资者和外国银行家垂涎。但此后出台的政策和官方声明显示,在提高国企效率的整体努力中,私有化最多只会扮演一个辅助角色。

  在去年中信的交易中,370亿美元资产被注入该集团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虽然中信随后向外部投资者出售170亿美元股票,但香港子公司60%的股份仍由国有母公司拥有。

  官方数据显示,国有集团的资产回报率远远落后于民营同行。中共号召重振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目的就是要缩小这一差距。

  “电气总公司(Shanghai Electric (Group) Corp.)正在积极深化和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隐含市值达185亿美元的上海电气在一份公告中表示。该公司补充说,最终目标是把母公司的所有非上市资产注入上市子公司。

  分析师表示,中国其他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很可能会欣然接受这样的理念,即此类资产转让可提高国有集团的效率,即使国家仍持有多数股权。

  “本轮国企改革与(15年前的)上一轮改革有所不同,上一轮改革主要是基于私有化。”北京方正证券(Founder Securities)分析师刘武表示,“这一次的重点是保持国家控制。但是,把未上市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可以改善资产结构。”

  虽然私有化将较少被采用,但分析师预计,进一步改革国有企业将是中国今年政策制定的一大主题。一名高级官员上周在北京举行的政协会议上表示,中国国务院最近建立了一个致力于国企改革的“领导小组”。

  预计中国国务院还将在未来几周里出台一份国企改革“总体规划”,聚焦于公司治理,内容可能包括面向高管的股票期权和其他基于激励的薪酬。

  政策制定者还赞成设立资本管理公司,由其组织国有资产、力求实现财务回报最大化——目标是使国有集团免受政治干预影响。

  Ma Nan上海补充报道

  译者/何黎

相关文章

  • 中国将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覆盖所有国企
  • 昆仑岩:请问两会,上海国企改革要向哪里去?
  •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 英企业家:中国国企不能盲从西方价值观
  • 马乾宁:必须叫停任性的反人民当家做主的国企改革
  • 国务院领导亲自挂帅“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实施方案即将面世
  • 政协委员呼吁警惕国资流失这一潜藏毒瘤
  • 二月网络舆情出炉:国企合并成焦点 第一家军工重组成功
  • 辽阳先生:柴静到底在说什么?
  • 闲言:市场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