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IMF为通膨贴金,中国为放卫星造势--对“货币保增长,财政保稳定”的解读

火烧 2010-03-25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分析IMF建议提高通胀目标对中国的启示,探讨货币保增长与财政保稳定策略,指出地方投资计划可能加剧资源需求,引发滞胀风险,质疑增长模式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前不久,IMF首席经济学家 Olivier Blanchard 发布了一份建议全球主要央行提高通胀率目标的报告。虽然各国央行均持批评态度,但对通膨,尤其是对输入性通膨不敏感的国家来说,这似乎可成为其维持当前利率的借口。但对输入性和和结构性通膨皆敏感的中国来说,这是剂什么药呢?

这个报告相当于劝你:通膨其实并不可怕,经济停止增长才可怕。根据这个建议,现在实行低利率的国家在面对物价上涨导致PPI、CPI上行的情况下,应当继续维持当前利率以避免对经济体抽血来保持经济增长,而不是采取升息措施。这样或许可抵消物价上涨的压力。

对照近期中国专家的言论,IMF的这个报告如果是说给中国听的,那国内的传声筒应该已经发挥作用了。因为已有专家随后提出“货币保增长,财政保稳定”的建议了。
该建议基于以下理由:因上游资源暴涨导致的输入型通膨和突发灾害结合耕地减少导致的结构性通膨已不可避免,为保证经济增长幅度,只能选择增加货币投放。而由通膨导致的物价涨幅可由政府财政来补贴。这样既可完成GDP业绩指标,又可保证民情稳定,从而避免滞胀。简单的说就是:控制通膨必须让位于经济扩容,加息必须让位于保证增长。

如果这个提议被接受,那么中国央行就只能复制美联储的货币措施,将利率继续维持低位,银根继续保持宽松,以防对经济抽血。而从前几天发布的湖北省地方性投资计划来看,货币供给无疑将被导向新的庞大的政府基建投资。如此一来,银根的实际收紧已近不可能。如果该计划和类似计划被实施,那中国对上游资源的需求将被中国的决策者人为激发,从而由一般程度的饥渴变为极度饥渴。而两周前让我纳闷儿的国外铁矿石开采商那翻着跟头的报价和平地起价的强硬姿态也就容易被理解了,因为延后一周发布的中国地方性投资计划已成为其底气十足的来源。

然而,货币保增长可行吗?什么类型的增长才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动则耗资上百亿的历史事件庆典吗?中国已经富裕到可以这么折腾财富了吗?如果这也算一个国家的增长模式的话,那中国虽可暂时逃过滞胀,但将不可避免的在放卫星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产业成功升级的可能。产业不能成功升级,那说句不好听的:中国的GDP质量就只能向晚清看齐。另外,其意图提高本币地位的所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只能成为被接受国敲竹杠的最佳契机,因为你那求量不求质的经济发展模式很难说服对方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

希望这次发布的地方性投资计划只是用来敷衍国外压力的烟雾弹。

另附带提下一些可能的后果:
█ 中国资本市场将重新升温。
█ 资本项目下的顺差将扩大(如果外汇管理局不做限制的话),经常项目下的顺差将减少。
█ 房价将易上难下,尤其是中部地区的。
█ 中国的中产阶级将为所谓的“财政保稳定”买单,其税负压力将加大。
█ 中国的产业升级将因农民工的庞大权重而被迫转向农业领域。
█ 中国将成为继日本后的第二个美国经济附属国。具体分工是日本负责中端制造,中国负责低端制造和亚洲的转基因农作物生产。


 

相关文章

  • 巩献田推荐文章:为什么中国目前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 李炳炎:初次分配改革与所有制结构失衡
  • 钮文新:注重“不由自主”的经济因素
  • 马耀邦: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
  • 改革开放、“顶层设计”与发展方式转变
  • 腐败分子也是路线的受害者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问
  •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中的两种对立的思路
  • 孙锡良:“十二五规划”之“经济转型、刺激消费”篇
  • 凛然:刘鹤指鹿为马,发展方式转变战略面临流产危险
  • 十二五规划应针对社会主要矛盾:两点建议
  • 从蒙牛、伊利“对掐”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