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IMF要把中国的金融改革导向何处?

火烧 2011-11-2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IMF评估报告指出中国金融体系存在高储蓄率、资本分配不当及房地产泡沫等问题,建议扩大金融市场、转变政府角色、推动货币政策市场化。报告隐含推动金融市场自由化,可能影响中国金融防线与汇率政策。

IMF要把中国的金融改革导向何处?  

随着房价的下跌、货币的紧缩,以及人民币升值争斗的白热化,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面临着各种资产泡沫扎堆式的冲击。怎样平稳地化解这些冲击呢?还是让我们先看一看这些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评估报告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1月14日公布了它们对中国金融部门所进行的首次正式评估。这个评估报告称,中国“目前实施的金融政策造成了高储蓄率、结构上的高流动性、极大的资本分配不当风险及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如果中国放开金融市场,让投资者、商业银行和央行从政府的控制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则有可能遏制这些风险。”  

IMF的评估报告给中国的金融体系诊断出这么多的问题和风险,究竟想对中国的金融改革说些什么呢?  

对此,这个基金组织的FSAP(金融部门评估规划)表示,中国的主要改革领域应包括:  

一、扩大金融市场和服务的广度,发展多元化的金融中介形式,以促进银行之间的健康竞争。  

二、转变政府角色,逐渐取消利用银行体系实现政府广泛政策目标的做法,允许银行根据商业目标做出贷款决定。  

三、扩大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将利率而不是行政措施作为管制信贷扩张的主要工具。  

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框架,增强消费者保护,扩大金融知识的普及等。  

从内容上看,这个规划中的一、四两点,也还是比较中肯的。对于中国的金融体系而言,有不少风险确实都滋生于这个行业服务项目上的一些霸王条款和整个市场的竞争不足上。金融服务上的一些条款应该本着其商业运营和权、责、利对等平衡的原则进行重新的修订,以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多的保护。同时,国有银行也不应该继续成为政府保护伞中的宠儿,要通过这一行业的拆分及其各种条块式服务壁垒的打破,让其开展更广泛、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以提升其服务的质量。有了这种市场上的健康竞争,银行的信贷不慎及其不良贷款的比率才可能从其谨慎的商业运营中慢慢地减少起来。  

从IMF的主导性意向看,二、三两点才是这个报告的要害所在,它的矛头是直指中国政府运用行政措施对金融部门商业信贷和央行货币政策进行经常性的干预,其实质就是想寻求这种金融部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商业信贷的自主性。这个报告虽然是以一种比较温和、中性的语言——转变政府角色,扩大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来架构这种金融体系的未来框架的。但它真正想要的东西却是这种金融市场的完全放开,以让它彻底摆脱政府的控制而自由地运作起来。政府的控制一旦通过这种角色的转变而退出去,并把它统统交给这种依据商业原则运营的市场,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同也许能够从它们那里很快获得,但中国政府通过自己的市场监管与信贷控制所构筑起来的金融防线也许就不复存在了。一旦接受IMF的规划而重新架构起这种以市场自由化运营为旨归的金融体系,由此而带来的金融霍乱也许就真的离我们不远了。一旦架构起这样的金融体系,美国的奥巴马也不用再与中国的领导人打人民币升值的口头官司了,它们的汇率国别报告也不用再指责中国政府暗中操纵人民币汇率了。因为这一切都会或早或晚地消弭在这种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变革之中。正因为如此,这种金融市场的完全放开——也即它的自由化,也才是IMF通过自己报告的精心包装所真正想导向出来的东西。  

每件事都有它自身的两面性。对于这种快速的信贷扩张所导致的贷款质量恶化以及房地产市场上的资产泡沫,这实际上都与中国政府惯于利用银行体系来达成自己所制定政策目标的做法,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但也要看到,中国政府之所以能够在这短短的三十多年里创造出这么多的经济奇迹,它所仰仗的也主要是这种做法。当然,从实际的运作上看,这种做法的缺陷也还是不少的,也确实应该通过一些体制上的变革加以消除。但中国却必须保留住这种做法的基本内核——即通过商业信贷的政府控制和投资主导而进行经济、战略上的布局,以实现自己的计划想要达成的政策目标。  

市场化是可以的,但自由化却是绝对要不得的。IMF通过自己的评估报告想把中国的金融体系导向到它的完全放开和商业运营的自由化,这是对中国图谋不轨啊!这里面包藏着它们旨在通过这种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而猎杀中国人民血汗财富的阴暗动机,就像它们在苏联解体之初通过兜售经济的休克疗法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而猎杀苏联人民几十年积攒起来的血汗财富那样。  

须知道,IMF说穿了也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工具而已。它所导向的改革尽管也不乏一些理性、客观的成分,但被其所遮掩起来的东西往往都是一些坑人的毒计。它们说的往往都很合意、很中听——“如果中国放开金融市场,让投资者、商业银行从政府的控制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则有可能遏制这些风险。”岂不知在这些风险的遏制中,也还可能暗藏着其它破坏力更大的风险,比如国际热钱、对冲基金对中国金融市场和外汇储备的猎杀,比如人民币汇率经受不住它们的反复猎杀而崩盘,比如社会大众的血汗财富被那些金融大鳄们搜刮一空等。  

对于这种IMF所导向出来的体制变革,中国政府只能听听而已;如若真的吸收进来,实则无异于引狼入室、自祸其国。  

 2011年11月26日 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