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黑居易:从敬畏走向市侩

火烧 2011-11-26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探讨曾国藩家书与为官之术的流行现象,分析其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及商业化趋势,揭示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与变化。

黑居易:从敬畏走向市侩

——评《曾国藩家书》暨纪念曾国藩诞辰200 

200年不过是人类历史中沧海一粟。作为近代史重要人物,曾国藩却经历了人世间太多天壤之别的褒贬。再回首,让人不胜唏嘘——究竟是曾国藩变了,还是人心在变?

上世纪90年代,要问过年过节送什么礼,送礼恐怕还是《曾国藩》。唐浩明倾六年研究之功,一边白天编辑新版《曾国藩全集》,一边晚上与曾国藩进行心灵对话,他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三卷本在1990年-1992年陆续出版,一时间洛阳纸贵,阅读热潮席卷全国。

回顾岳麓书社编辑《曾国藩全集》的论证会,唐浩明曾疑虑重重地说:“曾国藩是反动人物,出他的书有人喜欢吗?”当时传统史学界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起义,平乱主谋曾国藩自然是“镇压农民运动的刽子手”,至于他的道德文章、政治智慧、军事才能、为人处世等都被一概抹杀。其实,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与其说他作为大清官员维护清廷集团利益,还不如说他作为一个士大夫维护中国道统。

近年来,太平天国渐渐“灰”下去,曾国藩则越来越红了。与曾国藩相关的图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光是政界商界名士喜读,而且市井坊间,乃至引车卖浆者流都以谈论曾国藩为乐趣。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今论《曾国藩》蔚然成风。曾国藩的方方面面,传记(全传、全集、大传、正传不一而足)、家书、家训、读书生涯、为人处世哲学、为官之术、领导艺术、兵家韬略等等都被多家出版社不断翻炒。

如果粗略检索一下近年热卖的曾国藩相关图书,我们就发现,家书和为官之术两大类是主流,更受读者欢迎。由《中国新闻出版报》主持评选的2011年8月全国优秀畅销书排行榜社科榜,《曾国藩家书》赫然在列。对此,文化批评家解玺璋就说:“读者在这个充分物质化的时代,迫切需要思想、精神、人伦、道德的滋润和感召。《曾国藩家书》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曾国藩作为饱受儒家精神熏陶的士大夫, “修身”与“事功”始终是他人生道路最重要两个方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实现,且进入最高境界“慎独”,落实到人格自我完善与自律,终于赢得“千古完人”、“官场楷模”的美誉。可喜的是,当人们醉心于物质满足、沉迷于感官刺激之后,终于发现精神的不可或缺、人格修炼的重要。原来,家书在曾氏所有传世文字中独具常读常新的价值魅力。

然而,曾国藩的为官之术盛行,让人感到不知如何是好。时下,官场小说成为大众图书市场的宠儿,颇受读者青睐,比如《侯卫东官场笔记》、《苍黄》《一把手》《省委班子》《官路》《官路十八弯》等都能获得不小的眼球效应。封建时代的官场政治,与时下的官场套路(其实更多是一种政治想象,未必是政治现实),终于实现合流,成为“潜规则”这根绳子上的蚂蚱。真实的历史,瞬间面目全非,深藏历史的文化精神与永恒人性,也被商业化雨打风吹去。

曾国藩怎样从一个无权无势的草根,初入仕途便能创造九年连升十级的奇迹?难免会让挤入官途的实习生们蠢蠢欲动。曾国藩怎样一路升官以至于功高震主,且能淡定地功臣身退?难免会让官场老江湖们心领神会。作为官场达人,曾国藩自有一套为官技巧,不言而喻。推而广之,职场如官场,潜伏、升职、权斗想必也有一套技巧。

但我所疑虑的是,仅仅是巧用潜规则,善用驭人术,玩弄权谋,就可以了吗?如果仅仅是这么理解,只能说是境界低了点,用意庸俗了点。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先生将类似的官场小说称之为市侩主义的小说,认为其“不仅仅指的是这种把理想主义、乌托邦精神和道德冲动看做是‘天真’和‘幼稚’的小官僚哲学,还包含了对官场小说为了迎合市场而极力营造的‘黑幕叙事’的不满。”在官本位传统根深蒂固的国度,一般局外人,虽不能步入官途,也要窥探官场、了解那些不能公之于众的污浊之事,当然也少不了对官场添油加醋的想象。但是,封建时代的遗毒,一变身为合理想象的重要资源。精华被扬弃,沉渣又泛起,奈何?

成名后的唐浩明一再说起:“出自对文化和民族的热爱,出自对历史载籍作者的尊重,我一向对历史有着一种敬畏感:面对那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沉重脚印的实测,不敢有半点轻薄之态。”后来,又听说他要辞官。他认为,写一部好书,比做官更有价值。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