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陈天华到李金川

火烧 2009-11-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7
文章讲述陈天华与李金川两位不同时代的青年因不同原因选择结束生命,引发对社会问题、心理健康及爱国精神的深刻反思。
从陈天华到李金川
2009-11-25 19:02

陈天华http://baike.baidu.com/view/35329.htm

男,汉族,湖南新化人。生于1875年,卒于1905年,享年三十。

终结:1905年12月8日,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杀。

缘由:

1、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为了扑灭在日本留学生中越来越高涨的暴力推翻清朝政府的革命火焰,1905年11月2日,清朝政府勾结日本政府文部省发表了一个严格管束中国留学生的规则,就是《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2、规则一出台,留学生们出现了严重分歧。一派主张全体同学罢学回国;一派主张忍辱负重留在日本继续求学,两派发生了激烈争吵,甚至到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当时的《朝日新闻》攻击中国人缺乏团结力,说中国留学生是“放纵卑劣”的一群。天华以死相争。

3、以死报国,反对空谈救国。天华曾谈及自己能为国做的无非两件事,“其一作书报以警世,其二则遇可死之机会而死之”,只要能达到救国的目的,就愿意以身相殉。 遗作:《最近政见之评决》、《中国革命史论》,《狮子吼》等政论和作品,《猛回头》、《警世钟》宣传革命作品,蹈海前遗书《绝命书》鼓励人们“去绝非行,共讲爱国”。著作辑为《陈天华集》。

评说:

陈天华是在羞愤中死去的。这种羞愤不是针对挖苦轻视中国人的日本人,也不是针对丧权辱国的清朝政府,而是针对“求利禄不居责任”的中国留学生和甘当奴隶麻木的祖国同胞。天华之死不是为了抗议任何势力,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轻视生命的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试图换来两个目的的实现:

一是告诉人们,特别是几千来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中国民众一件事——在这个世界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二是用自己的死让每一个中国人在羞愤中意识到我们族人的缺陷与陋习,督促、劝戒、警醒国人务必正视这些缺陷与陋习并加以改变。一句话,陈天华因国人之陋而死,他是死给我们自己人看的警世钟 。

李金川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062/10425639.html

男,汉族,河南新密人。生于1990年,卒于2009年,享年19。

终结:2009年11月8日晚十点左右,河南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服毒,后于医院抢救不治。

缘由:

1、11月18日,新密市教体局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提供了一份名为《关于新密市实验高中学生李金川死亡事件的有关情况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在11月12日,已有媒体根据此《说明》发布了李金川死亡是因为抑郁、厌世、逃避生活而自杀的消息。

2、高二的下学期时,要交189元考试费,李金川没钱交,没让他参加考试。两科考试过后,李金川保证一定把考试费补上,副校长郭文这才让他参加了下面科目的考试。因为缺考两门课才导致成绩大幅下滑被分到“慢班”。当地有一个说法,如果能进“快班”,就意味着能考上本科,但如果进了“慢班”,最好的学生也只能去上大专了。我认为,孩子的死和这个有很大关系,是学校给逼出来的!”其父李建彬说。

3、“一直以来,我都是个悲观的人,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娶个好老婆,好好孝敬父母,教育子女,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钱,喜欢权力,为什么要为了这些而争得你死我活,为什么社会越发达成长出来的人却还不如原始社会人类的纯真?跟虚伪同在一个社会里真的没意思!” “也许我太颓废、太悲观,语文老师说抱怨后要懂得奋起。奋起,奋起干什么呢?奋起和别人争个你死我活?或是通过自己的奋起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我对这个社会已不抱有什么幻想……”

4、“爸、妈,对不起,最对不起的是你们,儿子无法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无法为你们养老送终,对不起……关心过我的亲人们,关心过我的好朋友们,对不起!辜负了你们的期望,辜负了你们的情谊……我以自己的方式寻求自己的解脱!祝活着的人们活得幸福!”这是李金川11月5日写的遗书,在这一页的最下方,他还用简单的三笔勾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5、“我曾向往的高中生活想不到要以这种方式结束。我带着憧憬来到这所梦寐以求的高中,迎接我的(是)残酷的现实。×××,虚伪、势力,外强中干。为什么我的高中第一个班主任会是你,你让我对这所学校产生了阴影。有人看见你在段长(年级长)办公室看黄色(录像),你就恁憋得慌,在家看不中?还有没有人民教师的样子?批评了某局长的儿子又把人家叫到走廊上去道歉,你咋就恁恶心,恁有骨气……还有×××,你更不是东西,谁知道一个高中的校长是怎么开上北京现代的?看看这所学校成什么样子了,她似乎只有两种功能:一是当地政府的形象工程;二是当地强势阶层家庭子女的御用学校。”

遗作:遗书,共有8页纸,分别在11月5日和8日写成,从复印件的痕迹来看,遗书是一个32开的日记本。

评说:

1、一百年过去了,一个更加年轻的生命同样羞于苟活在这腐朽、虚伪的世界上。

2、他所看到的一切,是今天拜金中国全景的典型缩影,道德沦丧、甘为钱奴、弱肉强食、逼良为娼......

3、打着经济发展的幌子行中保“私囊”(个人私利、政绩/形象工程)之实,树拜金主义丢马列毛伟大旗帜腐朽中华之根本凝聚力,倒退民生(医教住)、摧垮中华之核心竞争力(教育、科技创新、金融资产主权),几无希冀......

4、以死抗争,19岁的李金川,你是烈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